汉能早期靠水电站起家,目前旗下拥有600万千瓦的水电权益装机。李河君分析说,汉能做了十几年电站,目前薄膜也是着眼于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嫁接做电站的优势和长项。李河君介绍说,汉能已收购德国太阳能公司Q-Cells子公司Solibro股权,并透露、还会在薄膜领域展开收购。
水电的现金贡献
根据汉能提供的项目汇总,目前汉能集团旗下有四川公司、江苏武进公司、海南公司、广东公司、浙江长兴公司、南京公司、山东禹城公司、黑龙江公司。
此外,汉能在青海、宁夏等地已经在建太阳能电站。汉能旗下8家地方公司各自产能为250兆瓦或300兆瓦,250兆瓦的项目正在升级为300兆瓦。
汉能集团提供的资料称,汉能的薄膜产能为3GW,截至目前总共投资额近270亿。一位光伏行业长期研究者认为,3GW产能投资270亿算是正常,薄膜的生产线比晶硅略高,晶硅生产线大概每瓦投资在6~7元,薄膜的生产线稍贵。汉能业务模式是全产业链,最终产品是电站,自持或出售根据市场情况而定,这意味着汉能从土地获得、生产线引进、市场都是内部循环,各个环节都需要融资。
李河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汉能集团旗下有云南金安桥300万千瓦的水电站,加上享有权益的水电站总计有600万千瓦,每年贡献几十亿元的现金,支持集团整个清洁能源发展。
除此之外,李河君承认,目前项目资金国家开发银行提供一部分、地方政府也会有支持。但他没有透露三方的具体比例。
汉能控股集团总裁王勇解释说,在全产业链条上,电站业务模式清晰,现金流稳定,电站融资相对容易,银行很愿意给电站融资。
李河君进一步解释融资困难时说,产业链的中游,即基地建设融资较困难,属于高端装备的生产线也比较困难。下游做电站不困难,因为下游等于能源项目,中游银行会认为企业在做高科技、扩产能,融资不容易。
汉能商业模式拥有从技术到生产基地,再到电站建设,把技术转化为电力,相比单纯做电池和组件销售,规避了市场的波动性,所以不同于传统的组件和电池生产商。
路线之争
国内光伏产业以晶硅占多数,不过技术路线一直有争议。业内人士对此也多不做评价。南开大学光电子薄膜器件与技术研究所陈新亮去年在接受本报记者的采访时说,“目前薄膜太阳能电池的转换率能做到10%的算是比较好的了,做得最好的是美国First Solar公司,其最新公布的转换率达到了16.3% 。”但陈新亮表示,在技术上,国内和国外依然有一定的差距。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