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日本对太阳能发电的补助政策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1994年,日本政府开始制定相应的补助金政策资助住宅用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导入;2005年,日本政府以住宅用太阳能发电已经普及为理由,一度停止了对太阳能发电的补助;2009年,日本政府开始探讨可再生能源的全量购买政策,即目前的补助金政策的雏形。并于2011年国会决议通过。
相较于其他欧洲国家与我国对太阳能发电的补助金政策,日本在这方面更为大手笔。从2012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太阳能发电补贴政策,对于大于10kW的非住宅用项目,其补贴税前价格达到了42日元/kWh,周期为20年。这个补贴价格相当于德国和意大利的两倍,相当于我国的三倍。以一个50MW的非住宅用发电项目为例,其20年的补贴总金额可以达到100亿元人民币甚至更高,远远高于大多数其他国家对光伏发电的补贴额。
当然,想要成功进入日本太阳能发电市场并非易事,日本市场的高利润率、封闭的市场特性使得外来者很难进入。那么,面对这样一个市场,中国光伏企业的进入意义何在?
日本市场的意义不仅在于消化产能
诚然,相对于我国每年庞大的行业产能而言,日本光伏市场的整体预期可能并不是很大。2020年,日本的光伏装机容量预测仅为4GW左右,累积装机容量也仅有28GW。这相对于消耗我国一年动辄几十个GW的光伏产能来说,可说是杯水车薪,远达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笔者认为,日本市场对中国光伏组件行业的意义,并不在于消耗过剩产能这么简单。
首先,发展欧洲以外市场是现在我国光伏企业的出路之一。随着欧盟对光伏补贴缩紧以及对我国光伏企业的限制日趋加剧,过去我国光伏企业赖以生存的欧洲市场的繁荣景象,如今已经一去不复返。我国虽然也在加紧扩大国内的光伏市场,但是短时间内行业需求也很难得以迅速扩大。为了生存,发展欧盟以外的海外市场,目前是当务之急。日本已经是一个较为成熟的市场,对于目前以生存为第一要务的我国光伏企业而言,错失任何一块阵地都是难以容忍的,所以日本市场也不例外。
其次,日本市场虽然整体产能不大,暂时不可能对中国整体光伏行业的过剩产能有力地消化吸收,但是比其他国家高数倍的补助金,着实可以令那些打入该市场的富有竞争力的国内光伏厂商获得丰厚的回报,对少数可以获得这个市场准入资格的产品品质优异的国内厂商,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与盈利预期。这也可以间接促进我国淘汰落后的光伏产能,过滤出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真正优秀的光伏企业。封闭的市场环境和苛刻的技术要求使日本市场的准入门槛相较于其他市场高出很多。能够进入该市场的光伏企业,在品质要求和技术规范上面势必更加严格。可以说,能够获得日本市场准入资格的中国光伏企业,在光伏行业内也一定是最顶尖的一批企业群体。进入日本市场,也代表该光伏企业在国际化标准之中已经步入最顶尖的队列。
市场进入的挑战和策略
和进入欧洲市场仅需要TUV、UL等通用的相关认证不同,作为光伏组件生产企业,要想以自己的品牌进入日本市场,首先要拿到日本特有的相关认证。
对于地面电站项目而言,需要取得日本电气安全环境研究所JET(Japan Electrical Safety & Environment Technology Laboratories) 颁发的JETPVm认证,JETPVm认证始于2003年,是针对地面设施安装的,非聚光型太阳能电池组件进行的相关认证。要取得该认证,不仅需要进行相关的组件样品认证试验,还要进行工厂的实地调研与实地产品测试。一般一次办理该认证的有效期是5年。JETPVm足以将大部分组件厂商拦在门外,到目前为止,成功取得该认证的大陆组件厂仅尚德、阿特斯、天合、英利、赛维LDK、索日、优太新能源、晶澳,以及欧贝黎新能源,正泰太阳能等企业。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