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12中国(成都)新能源国际峰会传来消息,有关部门正在酝酿出台光伏业的强制认证和检测制度,最快明年推出;而与此同时,商务部也正在抓紧制定推进光伏业援外力度的新政,其将主要针对非洲40多个国家,带动中国企业走出去。
11月9日,财政部等部委联合发布“关于组织申报金太阳和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的通知”,明确了相关补助标准。如今看来,这似乎是管理层针对中国光伏业打出的第二套“救市”组合拳。
不过,在系列新政释放空前利好的同时,其在产业层面的效力至今尚未充分显现。11月14日,Wind太阳能发电指数于盘中创出近期新低627.59点,所幸的是,该指数最终收复失地,报收于634.26点。
对于这一“慢热”现象,几位接受笔者采访的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虽然国家不断出台扶持政策,但由于我国光伏产能超过全球50%,严重的产能过剩仍无法被国内市场消纳。
新政效力尚未显现
始于今年7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印发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十二五”规划由15GW上调到21GW,特别是增加了分布式发电系统建成10GW的规模,集中式光伏发电的规模适当压缩,另外明确了“十二五”光热发电建设规模1GW。
此后,光伏利好性新政频频曝光,特别是如国家能源局9月发布《关于申报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的通知》、国家电网10月下旬发布“关于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的相关意见”、国开行圈定“六大六小”12家光伏企业,从授信政策上,给予适度支持等系列新政普遍被业界视为重大利好。
但即便如此,从今年三季度国内多晶硅到组件的价格走势来看,其价格的下跌幅度远远超过了因技术进步或其他生存成本下降的幅度。
更为关键的是,据Wind资讯统计,前三季度,光伏板块上市公司总营业收入下降2.52%,虽然这一数据较半年报时的降幅3.53%有所收窄,但却没能充分展现利好新政的效能。此外,由于产品价格下跌,前三季度行业整体毛利率为15.33%,较半年报下降0.31%,较2011年下降2.16%。
对此,Wind报告指出,光伏行业的资产状况还处于恶化的通道中,并没有看到行业景气度扭转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