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建筑一体化
随着财政部办公厅、住建部办公厅发布《关于组织实施2012年度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的通知》,光伏建筑一体化可能成为国内发展太阳能的最新趋势。
根据《通知》内容,国家为进一步提升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水平,对于建材型等与建筑物高度紧密结合的光电一体化项目实行政策补助,补助标准暂定为9元/瓦,对与建筑一般结合的利用形式,补助标准暂定为7.5元/瓦。
目前国内光伏发电占社会用电总量不到0.1%,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主要采取的还是规模开发、集中送电的单一模式,90%的光伏发电来源于大型地面电站。
而以德国和意大利为代表的光伏大国在其光伏政策的修订中,已开始逐步鼓励小型光伏项目的安装,这其中的主体正是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
分布式能源的发展思路,正是避开大规模光伏发电集中并网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
从补贴力度看,虽然小型光伏系统的安装单价略高于大型电站,但随着光伏产品价格的不断下降,补贴力度已达到安装成本的一半以上,若配合部分地方性补贴,完全可以实现用户侧的平价上网。
谁也替代不了谁
中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差异较大,不同地区适用于不同技术水平、不同规模的太阳能发电设施。
就光伏发电而言,徐征认为,市场需求将主要取决于两点:转换效率的高低及价格。薄膜技术的特点是成本低、转化率也低;晶体硅技术的特点在于转化率相对较高、成本也较高;而聚光太阳能技术则处于商业化应用的起步阶段。
此外,从整体成本考虑,仅产品成本低还不足以说明这个行业的生产成本低,还要把更大的土地成本算进去。目前,晶体硅电池的转换率是薄膜电池的两倍,建一个同规模的电站,薄膜电池的土地成本就将是晶体硅的两倍。
这三种技术都有适合自己的细分市场。薄膜技术因为弱光性特点适用于玻璃幕墙,晶体硅在屋顶太阳能板方面应用较多,而聚光太阳能则适合在广袤的地区大规模发电。
短时期来看,晶体硅电池仍占据太阳能发电的主导地位。
让业内争论不休的另一个问题是:光热能否替代光伏?比起光伏发电,光热发电更便于和目前国内的电网对接,但蓄热技术和光热电站经济成本的制约增加了发电难度。光热更适于大规模发电,光伏则相对较小,适合家庭、居民小区等。
徐征认为,多元化的市场格局将带来技术路径的多样化长期并存:“客观地讲,不存在谁替代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