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光伏产业接连遭遇两个坏消息:一个是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双反”做出最终裁定,批准美国商务部未来5年对中国国内光伏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另一个是欧盟委员会也正式发布公告,称对从中国光伏企业进口的光伏电池产品启动反补贴调查。这意味着中国光伏企业处境将更加艰难,那么,如何才能拯救中国的光伏产业?
700亿驰援 多部委联手启动“金太阳”工程
国信证券称,虽然受益于近期“金太阳”工程的抢装,光伏行业需求有所好转,不过产能压制仍阻碍价格上行
11月7日,历时一年多的中美光伏贸易纠纷终于尘埃落定。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作出终裁,认定从中国进口的晶体硅光伏电池及组件实质性损害了美国相关产业,美国商务部未来五年对中国产光伏产品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双反)关税。
业内人士认为,虽然相较欧盟“双反”,此案涉及的金额相对较小,但对于已进入“寒冬”的中国光伏行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据了解,美国将对中国产晶体硅光伏电池及组件征收18.32%至249.96%的反倾销税,以及14.78%至15.97%的反补贴税。路透社称,两税合计,美国商务部对尚德电力征收约36%的关税,天合光能面临约23.75%的关税。另外,逾100家中国生产商和出口商面临约31%的关税,其他中国企业则会面临逾250%的关税。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表示,国内光伏产业的形势越来越严峻已成为共识。
业内人士表示,虽然涉及的金额比较小,但对中国光伏企业而言,美国的“双反”开了一个危险的先例,这才是最重要的。欧盟已经蓄势待发。欧盟是中国光伏产品最大市场,一旦认定倾销,光伏企业将遭受比美光伏双反更大打击。
日前,欧盟也宣布对中国太阳能面板生产商发起“双反”调查。
此前,在9月6日,欧盟委员会正式对中国光伏电池发起迄今最大规模的反倾销调查,涉案金额超过200亿美元。9月25日,欧洲光伏产业联盟再度发起反补贴诉讼。10月9日,欧盟公布反倾销立案的中国应诉企业名单。此次抽样调查企业总共134家,其中六家为强制应诉企业,包括英利、尚德、赛维、锦州阳光、晶澳和旺能光电。
值得注意的是,欧盟“双反”的对象几乎是全产业链,包括从中国生产的硅片、电池、组件等,因此要想应对美国“双反”那样,仅仅将电池片换做海外代工或者海外采购,根本绕不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