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比光伏网讯:前不久,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规划将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上调至21GW以上,业内普遍认为有助于进一步拉动内需市场,这无疑给光伏产业带来振奋的消息,但同时也加大了环保人士对于光伏污染的担忧……
大西北――那一片正在荒漠化的家园
我国的大西北地区的日照条件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优秀的,年平均日照时间为3100-3600小时,年总辐射量可达7000-8000兆焦耳/平方米,这些都成为建设大规模光伏电站得天独厚的条件。2007年,青海省率先开始了规模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征程。到2011年,西北地区更是成为了全国最为重要的光伏终端市场。
探求经济发展之路,首先要面对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问题。几十年来,受地球暖化趋势和过去不尽合理的发展方式影响,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已经遭到极大破坏,主要表现为:部分地区草场严重退化、土地沙漠化面积扩大、生物多样性锐减、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短缺、自然灾害频繁等。其中青海省最为严重,已成为全国荒漠化最严重的省份之一。
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的基础,但是在光伏电站项目上,环境污染却被人们所忽视,这意味着,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工业产值与环境污染指数相生相伴,同步上升的定律将在西北复制。
是什么原因使原本清洁的能源产生污染?
利用太阳能发电是可再生能源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之无愧的无环境污染、无噪音污染的清洁能源,人类开发及利用光伏能源的初衷即是要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绿色能源。近年来,我国的大型光伏地面电站建设迎来了井喷式的发展,发展趋势,超出了人们的预测,但大家只看到它带给我们的惊喜,却忽略了太阳电站建设对全球生态环境的影响。
混凝土技术原本作为世界用量最大的建筑资料因其技术成熟可靠、设计简单、负载强度可靠等特点,成为目前国内光伏发电站项目中主要的支架基础型式之一,但我们应该清楚地意识到,混凝土基础不顾场区地形、生态条件而盲目的滥用,对现时和未来环境均会造成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