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政府期望透过国发基金的资助来帮助本土光伏产业,正值资金筹措难度高峰期的台系太阳能产业该思索的是如何运用这笔资金,在未来建立本身的竞争优势,尤其趁大陆正面临美国双反、欧盟可能跟进反倾销等问题,大陆模组品牌发展在国际市场受到限制,台系厂才有此机会,太阳能业者说,贸易壁垒问题不可能永久,随后台湾的产业链若还是维持原状,政府这笔资金恐怕还是白花。
政府期望透过国发基金来灌溉本土的绿能产业,这对正值资金筹措难度高峰期的台系太阳能产业链来说,算是即时雨,但政府规划的重点及方向、才是产业链业者最该了解的,太阳能业者说,毕竟目前台湾太阳能产业链维持现况、还没遇到国际市场上的倒闭潮,是因为「侥幸」遇到大陆产业链面临突如其来的国际关税壁垒的问题。
这让台湾太阳能产业链出现电池的转单效应、更可能因为欧盟的反倾销提告,加速两岸策略联盟,让大陆厂得以在短期解套,但关税壁垒不可能永久,去除该因素,大陆厂几乎必须依赖、什致可完全取代,台湾产业该何去何从?
太阳能业者表示,台湾产业链一直以代工的模式运作,这对技术门槛仍未明确划分的太阳光电产业来说却有极大的杀伤力,多年来在产业界存在的质疑声来自于「定位」的问题,尤其台湾业者在商业模式(Business Model)上几乎没有创新,,与大陆产业链的雷同性相当的高,虽然台湾在管理及产品良率上略胜一筹,但高出来的可能就是1个间距批数(bin)的电池转换效率距离,太阳能电池业者形容,但可以维持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