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行业必须有创新性地应对来自亚洲的低价竞争。谁要是不能适应,谁就是牺牲者。 中国企业将太阳能电池和光伏组件的价格拉低40%-50%,销售价格的下降,直接将德企逼入资金周转困境。
诺斯曼能源(诺斯曼能源是国内领先的光伏电站承建商,被视为国内光伏市场的晴雨表)总经理李扬表示说:“2008年世界33%的光伏组件来自中国,到了2011年,比例上升到57%。这充分的说明在世界范围内,中国的光伏制造业产品有着低廉的比较优势,这种优势在于欧美开放市场竞争是具备优势。”德国大多数媒体认为是中国光伏企业的后来居上导致了德企破产。去年在慕尼黑世界光伏行业的大型展览会,中国企业已成为仅次于德企的参展国家。无论展台的大小、设计还是展区位置,都与国际企业不相上下。同时,中国企业在市场营销中也出手阔绰。德国业内人士表示说“竞争压力实在是太大了”,德企的破产“几年前就已经预测到了”。无可置疑的是中国的劳动力依旧承载着廉价竞争带来的商业整合。德国太阳能企业的滥觞源于政府的政策支持以及企业盲目扩张。
尽管光伏行业当前面临产业结构调整,整体来看,并未影响行业的发展步伐。据世界能源组织、欧洲联合研究中心和欧洲光伏工业协会的预测,2020年世界光伏发电将占总电力的1%,到2040年光伏发电将占全球发电量的20%,按此推算,未来数十年全球太阳能光伏产品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5%-30%。在技术方面,虽然中德差距不大。但是德国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对光伏技术有着深厚且持续性研究基础。而且,德国科研机构一些新的研究转向也会在未来对太阳能行业提供支持。在各国生产的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效率基本持平的情况下,能更有效输送和利用太阳能电也将是企业盈利的一条路径。短期来看,根据欧洲光伏工业协会发布的2011年至2015年预测报告,2015年全球新增光伏发电量将达到43.9GW。 李扬表示说:“从去年年底开始,行业已进入深度洗牌阶段,不断有中小组件产商减产转型。”
伴随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成本价格大战已经接近尾声,制造业的利润空间所剩无几。随着一批批中小企业的倒闭,以及企业间兼并合作的完成,价格下跌导致的企业间整合已经接近了最后的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