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比光伏网讯:大陆太阳能厂商晶澳在2010年大举扩张,将产能提高至3GWp,一举超越尚德,成为全球最大太阳能电池制造商,但业绩本该蒸蒸日的晶澳,却在2011年面临太阳能市场衰退,在产能过剩压力下,有鉴于目前电价买回(FIT)制度,该公司决定将发展重心由出售个别产品移至建设太阳能发电厂上,其他也有多家大陆太阳能大厂决定采取相同策略。
太阳能电池厂商发展下游发电厂,已成为大陆厂商应付市场需求萎缩最好的方式,晶澳执行长方鹏指出,大陆太阳能装机量将可在2015年达到15GWp,因此目前为投资发电厂的好时机。另外,为开拓欧洲发电厂市场,晶澳决定透过与TÜV南德意志集团(TÜV SÜD)合作的方式,省略将产品送至欧洲检查的步骤,为该公司进入欧洲除去一个障碍。
在大陆,5大国营电力公司均纷纷以与太阳能厂商合作的方式跨足太阳能发电厂,目前主要合作方式有2,1为单纯供货关系,2为合组公司,以共同兴建并管理发电厂。如此对太阳能厂商来说,一方面可处理库存,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上网电价的制度,而得以透过发电厂获利。
根据大陆最大发电厂安装商中环工程总裁顾问华敏指出,投资发电厂要考虑到日照程度必须能达到8%的系统端投资报酬率(IRR),方有其价值。因此大陆西部地区的青海、甘肃等均成为目前最热门的建厂地点。举例来说,仅青海的格尔木,在2011年开工建设的太阳能发电厂计画便已经达1GWp,相当于2010年大陆全国总安装量的一倍。
而在11月,多晶矽暨矽晶圆龙头厂保利协鑫(GCL),与中广核联手预备在山西大同兴建一个1 GWp的太阳能发电厂;另外,尚德也与中节能合作,在宁夏、甘肃等地大肆圈地,以做为大型太阳能发电场之用。
目前大陆厂商对外采取独立投资发电厂以获得外国政府补贴,对内则与电力公司合作。在太阳能市场不景气下,大陆厂商似乎已找到了出路。
2008年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太阳能产业几乎停滞,然到了2009年,市场出现大量需求,导致当时出现供不应求现象,也因此在2010年大陆尚德、晶澳、英利等企业纷纷透过快速扩产方式,将产能提升至1倍以上,惟恐落后于人。
但2011年全球太阳能市场仅成长20%,相较之下大陆企业产能却平均都成长100%以上,再加上欧洲国家陆续削减太阳能补贴令市场需求萎缩,种种原因带来过剩产能,并导致产品价格跌落、库存上升,令各厂商均有苦说不出。
有鉴于此波产能过剩危机,如晶澳等大陆太阳能企业便决定将重心由规模转向提高利润。举例来说,尚德仅将产能由2.2GWp提升至2.4GWp,晶澳也决定维持目前3GWp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