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认为,国家8月1日出台的光伏上网电价政策,实施两个多月以来,已经对整个光伏产业产生了良好的化学反应——市场信心得到稳定和提振,国内市场正在快速启动,产业‘两头在外’格局得到积极改善。”
10月14日,中海阳新能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薛黎明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对国家光伏电价政策的效果如此表述,他同时呼吁有关部门尽快出台光伏电站建设运营标准。
作为光伏产业资深研究者和企业家,薛黎明还就即将出台《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光伏发电平价上网等问题,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光伏报备装机容量超过300万千瓦
记者:光伏电价政策出台已经两个多月了,在您看来,电价政策对光伏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整个市场的反应如何?
薛黎明:对于这次上网电价政策的出台,我是举双手赞同的,我认为这是对国内光伏产业发展一个非常大的利好因素。这种利好主要体现在稳定和提振投资者、参与者的信心,在于加速启动国内光伏市场上。
至于实施两个月的效果,我想现在国内光伏市场的发展现状就已经很好地验证了这一点。据我所知,目前国家能源局已经报备的光伏电站总装机容量已经超过300万千瓦,当然不一定是今年全部建完,有可能是明年,甚至后年,但这个规模是非常大的了,因为最初国家在做光伏产业“十二五”规划时,定的 “十二五”光伏装机容量也不过是500万千瓦。
市场的良好反应,是对国家出台光伏电价政策充分的肯定。
电价政策完善工作已经在开展
记者:但在这两个月里,也有部分舆论认为电价政策还应该更细化一点,您 是怎么看的?
薛黎明:对于这样一个全国性统一的光伏电价政策,总体基调上是值得肯定的,是有利于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的,至于需不需要更加细化,相关规定能不能有更强的可操作性,能不能更加考虑到地区的差异,比如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光照资源、土地资源的差异,我想也是非常必要的。据我所知,相关部门已经在着手开展这方面的完善工作。
尽快出台光伏电站建设运营标准
记者:那么这个电价政策能在多程度上保证各地区光伏电站的收益呢?
薛黎明:根据我掌握的数据,通过实施这次国家统一的电价政策,再加上光伏组件价格的大幅下降,上半年全国有60%的地区可以实现一个较好的投入产出比。而剩下的地方,则还是存在一定的价差。
当然,决定一个光伏电站赢不赢利,除了光照资源、电价政策、组件价格等因素外,还与电站本身的建设质量有关系。在同一个地方,可能A公司建的电站每年能发1000万度电,B公司只能发800万度电。 据我所知,在意大利建一个光伏电站,同样的光照资源下,他们能比我们目前已经建成的电站发电量高出30%,这就是因为电站工程的质量和系统集成的运行能力不同导致的。
记者:那么应该如何解决电站质量问题导致的效率差异?
薛黎明:在这里,应该呼吁的是,相关部门一定要尽快制定出台光伏电站工程建设、运营、维护等方面的标准和规则,确保电站的整体质量和运行能力。我认为如果没有统一的标准的话,光照资源再好,投入产出比也很难得到保证。因为上网电价只是一个外部因素,更重要的还是从电站的内部条件,质量、可持续发电量以及电站建设的标准规范上努力。目前相关部门正在制定这些标准,我们也参与了部分工作,希望能尽快出台。
“两头在外”格局正在发展改变
记者:在您看来,经过这几年的发展,目前光伏产业“两头在外” 的格局得到了多大程度的改善?
薛黎明:我们讲两头在外,一个是技术在外,一个是市场在外。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尤其是今年8月份出台的光伏电价政策,对这一状况起到了极大的改善作用。
第一,从技术领域来讲,现在国家一直在倡导科技创新,不管是央企,还是民营企业,根据自己的实力,都抽出了一定的资金来做技术研发。如果说中国光伏产业三年前或者五年前还没有核心技术的话,那现在是已经有了相当一部分的技术积累。与三五年前相比,不论是在设备研发、制造、流水线管理,还是在系统集成的应用领域,国内已经有了一定的技术基础和储备。
第二是市场。在两年以前,中国90%甚至95%以上的设备都是要外销的。而2011年,美国、欧洲的债务危机,导致了欧美这两个主导市场供求的萎缩。而中国自身的市场,在快速发展。虽然总的份额在全世界占的比重还不够高,但相比一两年以前,这个额度已经大比例增加了。初步估计,可能由以前占1%、2%,提高到现在的8%或10%。
有国家包括电价政策在内的多项政策的驱动,再加上企业自身的努力,我想两三年以后,中国就基本上能够改变“两头在外”的格局了。
电价与并网决定光伏产业发展目标
记者:已经公开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将“十二五”光伏发电的装机目标定为1000万千瓦,一部分业内人士认为,有当前电价政策的强力推动,这一目标定的有点保守,对此,您是如何看待的?
薛黎明:首先,国家规划的引导是非常必要的,整个产业有了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但同时要对规划的内涵认识清楚。在我看来,规划不是一个强制性的文件,比如说整个光伏产业发展到了1000万千瓦,是不是大家就都停下来,不许再往前走了?当然不是。我们认为,国家的规划是一个标杆,发挥的是一个导向的作用。只要产业是健康的,适当往前走的多一点,是可以的。按目前整个市场情况的预测来看,我个人认为,到2015年光伏产业的总装机容量会要1000万千瓦的目标多一点。至于多多少,目前还没法预测。
但要实现或者赶超这个目标,持续的电价政策的驱动以及有保障的并网电量,是非常重要的两大因素。
并网光伏电站EPC12元/瓦年内即可实现
记者:现在光伏行业、包括电力行业基本上都知道,中海阳提出了一个口号,就是要实现并网光伏电站EPC(工程总承包)1.2亿元/10兆瓦。请问中海阳提出这个口号的依据是什么?靠什么来实现?
薛黎明:这个口号的前面还有一句话,是“我们共同努力”。努力的含义有两个,一是整个产业的不断壮大,二是组件的成本要不断下降。
1.2亿元/10兆瓦折算下来,是12元/瓦,12元/瓦的数据是这样测算出来的,即组件价格按照6.5元/瓦测算,组件以外的系统集成部分按5.5元/瓦测算,实际上按照目前的组件价格下降趋势,这个目标今年年内是完全可以达到的。
当然,但这里面可能还会涉及到很多问题,包括土地的成本、并网的费用、地形地貌的改造等。但基于一般的情况测算,光伏电站EPC本身达到1.2亿元/10兆瓦,在2011年底前应该是可以达到的。
要在光伏寒冬期练好内功
记者:据我所知,目前中海阳的产业布局是光伏光热两条腿走路,那么具体的发展现状和发展目标是什么?
薛黎明:光伏产业是中海阳主要盈利产业,光热产业是中海阳要大力发展的新兴产业。两大产业不存在主辅业的关系,是并行的两大产业。
具体来说,中海阳运营这两大产业的公司有三块:一是成都禅德公司,做光热发电设备的子公司;二是北京桑纳斯公司,做光伏组件,在未来的一到两年,将会引进下一代的电池片甚至包括硅片的制造技术,能够保证最先进的技术在中国太阳能光伏电站当中的应用;三是上海禅德公司,做太阳能电站智能化控制系统的公司。
这三个子公司支撑中海阳在太阳能系统集成这个领域能够很好地占领市场份额,并且能够使我们的客户在同样投入的情况下,确保建设运营最佳的收益比。中海阳不仅现在注重建设太阳能电站的数量,更强调太阳能电站建设的质量。质量包括两块,第一是主设备的质量,第二是系统集成的质量。这一点,已经在我们负责建设的多个太阳能电站项目上得到了验证,也得到了包括发电央企在内的诸多客户的肯定。
目前整个光伏市场形势不是很好,但度过2011年~2012年这个低谷期后,我相信会是一个高速的发展期。而在这个寒冬期里,我们要做的就是储备足够的粮食,把内功练好,把基地建好,等市场形势好转,我们就能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