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学家研制出了一种新方法,对一块钨的表面进行操作后,其释放出的光波能被光电池最大限度地利用。领导该研究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军用纳米技术研究所(ISN)的工程师伊恩·塞兰诺维茨团队在钨的表面蚀刻了数十亿个纳米大小的凹坑。当钨吸收热量时——不管热量来自于太阳、碳氢燃料、正在衰变的放射性同位素还是其他热源——其会发出亮光,而且发射光谱不断变化,因为每个凹坑就像一个谐振器,能释放出特定波长的光波。
他们基于此制造出了一块纽扣电池,其由丁烷提供燃料,运行时间是同样重量锂离子电池的4倍,当电力耗尽后,只需加入少量新鲜燃料,就能立即给该电池充电。他们还制造出了另一块由一种放射性同位素衰变提供热源的电池,其能持续发电30年,不需要添加燃料也不需要维修保养,有望成为执行长时间太空飞行任务设备的理想电源。
塞兰诺维茨确信,进一步的研究可将这种电池的能量密度提高3倍,“届时,新电池能让智能手机持续使用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