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知名光伏研究机构Solarbuzz最新的《2011亚太地区光伏市场报告》显示,亚太地区将成为全球重要光伏市场,到2015年时约占全球需求比重25%,较2010年的11%大幅提升。这为上半年全产业链出现普跌的光伏市场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该报告称,亚太地区的中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和韩国2011年光伏市场需求总量预计将达3.3吉瓦(GW),中国、印度和澳大利亚开始建设并网光伏发电市场,而中日两国得益于其行业扶持新政,需求增长最为领先。
亚太光伏技术发展多样化
Solarbuzz的报告预计,2011年中国光伏市场规模最多可较上年扩张达174%。2010年中国财政部、科技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能源局等四部门联合召开会议,会上公布首批13个光伏发电集中应用示范区名单,同时指出我国2012年后迈入吉瓦级光伏装机大国行列。
日本核能发电约占电力总量的30%,福岛核电站事故发生后,大力发展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呼声渐强。但从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现状看,日本落后于世界潮流,其太阳能和风力等发电只占总量的1%。如何实现光伏发电快速增长?软银公司社长孙正义有一个大胆设想:日本休耕农田有20万公顷,放弃耕作土地有34万公顷,如果其中20%土地上安装太阳能面板,其发电能力就相当于东京电力公司全部发电量。这样既能快速普及可再生能源,又能利用荒废土地。
印度在光伏发电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其每年大约有250天到300天拥有充足日照。只要完全利用其1%国土面积上接收的太阳能,即可满足全国电力需求。印度政府于2009年启动了尼赫鲁国家太阳能计划,将投资700亿美元,力求使太阳能并网发电能力在2022年提高到20GW,相当于当前印度总发电量的1/8。根据国际会计事务所毕马威印度公司不久前预测,印度太阳能发展将呈现井喷态势,2022年的太阳能发电能力将达到68GW,是官方目标的3倍多。
韩国实行“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结合现有的强制上网电价政策,通过法规的形式在规定各种可再生能源在国家能源供应中的比例,其中包括太阳能的比例。
亚洲开发银行区域和可持续发展局能源专家周爱明告诉本报记者,亚太地区光伏技术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也有自己的一些创新式的研发和专利。比如中国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就建立了世界级的研发中心,致力于薄膜光伏电池,即一项有助于减少未来光伏发电成本的前沿技术研究。但目前最先进的光伏技术还是在欧美国家。
目前,亚太地区的光伏电池生产能力很强,占全球总生产能力的比重为2/3左右,其中,中国和日本是光伏电池产量最高的两个国家,在产量上基本平分秋色。
价格是光伏发展最大瓶颈
中国清华大学材料系任富建博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我国使用光伏发电价格约为3元/千瓦时,虽然中国的光伏产业水平已经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是我国主要单晶体硅、多晶体硅材料的生产成本依然很高。举例来说,一块3英寸的单晶体硅片,进口的价格是60多元人民币,相同产品的国内生产价格是100多元人民币。
目前,印度光伏发电能力仅为0.04GW,主要困难是资金短缺。太阳能发电成本在印度每千瓦时约为12至14卢比(1美元约合44卢比),远高于煤电每千瓦时5卢比的成本。
可以说,光伏发电目前最大的瓶颈是价格问题。过高的价格影响了市场的进一步扩大。技术创新对价格的影响还是小于多晶体硅成本下降的影响。而目前亚太地区光伏技术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太阳能光伏系统发电成本跟电网平均电价比相对很高,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中国、印度、日本和韩国均采取了积极的扶持政策来支持太阳能项目的发展。
总体来说,亚太地区光伏产业链还是比较完整。今后几年,并网式太阳能系统应该是主流,其次是屋顶太阳能系统,最后才是偏远地区离网系统。
开发太阳能绝不能一哄而上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林伯强教授告诉本报记者,亚太国家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光伏市场需求的主要份额在欧洲和美国市场,中国多晶体硅长期以来大量出口到欧洲市场,亚太地区在光伏发电市场的规模还比较小,但今后的增长空间很大。光伏产业所需资金量大,发展形势与经济周期一致。现在欧盟经济受主权债务危机影响,走向不明朗,其光伏市场在将来一段时间内发展都会比较缓慢。这给亚太光伏市场发展带来了机遇。其次,日本核电站事故使得新能源技术受到重视,风能、太阳能等成为新能源发展方向。近年来,风电发展受技术、市场等影响,从前期快速增长期进入了整顿期,太阳能发电由此成为今后比较具有潜力的市场。中国政府对光伏市场的支持也相对较大。
周爱明也指出,光伏太阳能发电技术作为新科技的一种,其资源供应具有间歇性等特性,因此,对于太阳能在整个能源供应结构中的地位,各国应该有比较全面和客观的认识。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的一种,亚洲许多国家幅员辽阔,蕴藏着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开发太阳能资源是大势所趋,亚洲各国政府应大力支持,但绝不能一哄而上地盲目投资和不切实际地扩大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