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太阳能光伏发电市场滞后的根本矛盾是相对较高的发电成本和上网电价行政管制的纠结与搏弈。2009年6月,由中广核、江苏百世德公司和比利时Enfinity公司组建的联合体以1.09元/千瓦时的价格,竞标成功我国首个光伏发电示范项目——甘肃敦煌10兆瓦并网光伏发电站。每度1.09元电价的确定,有可能是今后光伏发电上网的标杆电价,也会是国内光伏发电补贴政策、国家在“十二五”期间大力推广并网光伏发电的重要定价依据。但行业普遍认为,依靠这种电价水平,光伏发电盈利是不易的。我们可以用1万千瓦的光伏发电站为财务模型:一般情况下,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建设的初始成本在2万元/千瓦左右,1万千瓦投资规模为2亿元。假定20%资本金80%负债,每年折旧费率5%,财务费用6%,运营费用2%。则折旧费为1000万元,财务费用960万元,运营费用400万元,总成本达2360万元。电价1.09元/度,发电收入要覆盖2360万元的成本,则利用小时数达到2200小时/年,方是盈亏平衡点;若利用小时数2300小时/年,则发电收入为2507万元,微利。光热发电的造价更高些,其关键部件、核心技术被发达国家垄断,进口成本较高。根据2011年1月内蒙鄂尔多斯50MW的太阳能热发电特许权招标项目的规模测算,光热发电投资成本高达每千瓦3万元,与火电4000元、风电7000元、光伏2万元相比明显偏高。税后上网电价要2元/千瓦时以上才能产生投资回报,而且年耗水在15万立方米左右。光热发电的高电价,会牵制电网公司的利益,加大财政补贴负担,难以走远。另外,光伏发电与光热发电多处在偏远地区,“上网成本”问题不可忽视。太阳能电站的接入系统投资要高于火电接入系统的15倍以上,由电网公司掏腰包投资建设接入系统,并接纳较高的上网电价,对于依靠电力购销差价来维持生产运营的电网企业来讲,无疑是一种“割肉”行为。
经济价值与环境价值的交锋
将无偿的自然之光转换为有偿的人类之电,电力市场的接受与消纳十分重要。我认为,太阳能电力产品的两种属性的社会承认系统及其倚重度,决定了太阳能发电产业未来“中国之命运”。作为一般能源产品,太阳能电与火电、核电、风电、水电是同质化无差别产品。它们上网合流进入消费端,在消费者那里是无法识别和没必要识别的。在缺乏差异化的竞争环境下,成本优势就会成为主要的竞争界面。如上所述,太阳能发电并不具备成本优势且居于成本劣势地位,与传统能源相比,它显然缺少“经济价值”。
下一页>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