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ine Magazine/光能杂志 & www.solarbe.com/索比太阳能光伏网 记者 曹宇)
编者小记:英国当代诗人西格里夫•萨松(Siegfried Sasson) 曾写过一行不朽的警句:“In me the tiger sniffs the rose.”译成中文是:我心里有猛虎在细嗅蔷薇。揭示了事物的两面性。光伏市场目前的状况与这首诗不谋而合:谁都不会否认其光明的前景,未来数十乃至上百倍的增长,但降至冰点的市场却迫使企业将每个环节做到极致以降低成本。这是黎明前的黑暗,光伏行业明明已经见到了曙光,却仍然不得不在细节上锱铢必较。
令人沮丧的InterSolar
在去往慕尼黑的飞机上,力诺光伏集团总裁司海建先生笑容满面,“上半年市场不是很好,所以大家都对这次Intersolar比较期待。”同一航班的还有英利光伏科学院院长王士元先生,他也表示对此次Intersolar非常期待,而且在英利决定继续赞助2014年巴西世界杯后,英利人的自豪感又一次被激发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但第一天的展会结束后,在笔者的回访中,司海建面带凝重,“你看展馆的参战人数就知道了,今年下半年的市场仍然看不到起色。”刚刚扩产到电池、组件双400MW,并计划将电池产能扩产到1GW,属于中等偏上的力诺尚且如此,一些中小企业更是感叹订单稀少,只有一些新晋企业或规模非常小的企业对订单要求不高,所以表示还算满意。一薄膜厂商在接受笔者采访时无奈的摊手说:“你也看到了,我这儿根本没什么人来。”据笔者观察,此次虽然Intersolar对外称观众人数和展商均创历史最高纪录,但恐怕多出来的观众是大部分是参展人员,与去年的观众云集不同,今年最主要的活动是展商间的互访。
中节能刚刚在镇江完成了300MW硅片和电池的扩产,这是整体1.3GW项目的一部分,相比其它企业的苦恼,中节能太阳能科技(镇江)有限公司总经理姜利凯显得非常淡定,做为拥有央企背景的中节能太阳能,除对外销售,还可以为母公司供应组件,而中节能在海内外均有光伏电站项目,因此他们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中节能太阳能科技(镇江)有限公司总经理姜利凯(左一)
虽然英利再次高调亮相慕尼黑安联球场,并将大力神杯请到了Intersolar展馆,天威、巨力也举办了热闹的晚宴,但个别企业的风光仍旧难掩整体市场的颓色。相比去年展会结束前展商和观众的恋恋不舍,今年很多展位提前几个小时就关闭了。
拨乱反乱
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近几年对于光伏市场的预测,几乎没有机构能够准确的预测到明年市场的情况,这是因为在成本和政策的“角力”中,成本经历了金融危机后多晶硅价格大幅下滑导致光伏成本骤降,使得当年的政策看起来是如此的具有诱惑力,而政策相应的每一个调整,都涉及了大量的调查、论证和决议,同时德国企业的成本高于中国企业,如何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下给德国企业生存空间也使得在过去的一年中,政策一直追着成本跑。
2010年德国光伏装机量约为7.5GW,意大利约为4GW,在经历爆炸式增长的一年中,几乎所有人都对市场表示乐观,虽然EPIA在发布的报告中已经预测会可能出现2011年负增长的情况,但最悲观的情况至多是市场维持原状,产能释放后的大企业吞食中小企业的一部分市场。
2010年全球光伏装机量,图片来源:Solarbuzz
虽然光伏行业的效率、成本控制都在进步,但能承受2010年数次补贴下降的最主要原因仍然是多晶硅环节,但进入2011年,意大利市场举棋不定,德国也加速削减补贴,导致安装商纷纷处于观望状态,甚至出现了大规模退货的现象,安装商要求降价,最高幅度据说达30%,当时有多家质疑本刊报道,但现在多晶组件价格已有当初的1.6美元/瓦将至目前的1.2美元/瓦。政策调控于2月份追上了成本下降速度,并令人失望的不断领先,从6月的Inter Solar来看,此次市场“硬着陆”在所难免。当然,这个时候英国宣布削减光伏补贴已经无法再次打击光伏厂商的神经了。
攥出水的利润
施正荣曾说2010年最赚钱的就是拉棒和切片环节,这恰恰是尚德产业链中薄弱的一环,也是尚德毛利率一直不高的原因。LDK前不久发布了2011年第一季度的财报,一季度营收7.66亿美元,净利润1.35亿美元,高达17%。目前多晶硅片15元/片,组件约合8元钱/瓦,以每片3.5瓦计算,仅拉棒切片环节,尚德损失的利润就高达7%-9%。
彭小峰宣布LDK将在2011年将硅片成本降低15-21%
这只是对于成本还有多少压榨空间的简单计算,虽然在数月间,市场已经从组件影响到了上游多晶硅环节,但据消息称,多晶硅厂家在49美元以下宁可停产也不愿意继续降价了,而且这也差不多是国内一些多晶硅厂的成本。所以再想寄望于多晶硅原料方面,显然不怎么现实。
虽然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理性的政策支持和不断降低最终摆脱政治依赖的光伏成本,但短期内唯一可行的就是将这条已经没什么水分的毛巾再用力拧几下。除了常规的成本降低方案,业主、安装商和各环节生产商也应该理性认识到如何谋求合理的利润而非暴利才是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英利首席战略官王亦逾给英利的期望是“不贪婪”,但如何协同整个行业一起不贪婪并且保持安装热情是个不小的难题。
由于多晶硅价格受上游影响需要一段时间,因此一季度许多厂商以库存的多晶硅消化了这些成本,进入二季度后,多晶硅价格趋于稳定,所以第二季度各厂商毛利率有望小幅上升。
短期内影响光伏市场的因素
黎明前的黑暗?
本刊已经于今年二月刊登了《倾斜的天平——光伏行业中的马太效应》一文,因此,在这里不再对已经出现的马太效应做出赘述。
英利首席战略官王亦逾
王亦逾认为尽管今年光伏市场整体供大于求,但对于大品牌的厂家来说市场仍然是供小于求的,而二三线光伏企业的日子则变得非常艰难。根据IMS Research的预测,2011年上半年,年均产能将达到35GW,远超市场需求的19GW。这意味着全球光伏产能释放率仅会有一半左右,而如果计算上订单集中到大厂的比例,中小企业的日子将变得无比艰难。
一位参加Inter Solar的组件商对笔者说:“看明年谁能活下来就会有大的发展。”但真的是这样吗?
虽然王亦逾悲观的认为市场可能步入长达18个月的缓慢发展的调整期,但从目前得到的消息看,市场很可能步入相对平稳的增长期,当然也不排除再次爆发的可能,虽然这种可能性极小。
意大利市场尘埃落定后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对于屋顶系统不设上限,这将快速推动意大利市场发展。由于屋顶系统业主分散,因此反映到对市场的影响方面较为缓慢,但相信在三季度结束前会对市场起到刺激作用。不过新的Conto Energia首次对欧盟企业提供了额外的补贴,如果在欧盟范围尤其是德国推广开来,这将是对中国企业的沉重打击。而目前由于中国生产成本较低,已有更多的德国企业开始寻找在中国代工,在此次本刊的调查中,意外的发现,不仅中小厂家乐于提供代工服务,一些大中型厂家也可以提供服务,也从侧面反映了市场的冷淡。
而德国在意识到补贴下降过快后,宣布7月1日不再下降补贴,6月16日,德国联邦环境局局长Katherina Reiche表示:“一季度新增光伏系统安装量只有700MW。”如果再降低补贴,德国光伏安装量不可能达到原本预期的3-3.5GW,因此可以预期的是下半年欧洲光伏政策将趋于平稳发展,而随着德国宣布关闭核电站后,2012年有望迎来新一轮的快速发展。
同时中国市场也有望成为中国企业的后方,前不久能源局官员也透露光伏电价降至八毛,规模化发展可期。2015年总安装量达10GW的目标很可能远远超出,到2020年达到50GW的安装总量,这意味着近几年中国光伏市场每年会有接近成倍的增长。
但有数据显示当前组件厂商手中的库存已经超过了10GW,而2010年这个数字是5GW左右,在欧洲政府小心翼翼的试探下,如2009年底一般快速消化掉库存似乎大不大可能,而且即使熬过这个2011年,市场转暖后仍然会出现新一轮的扩产热潮,届时仍旧会出现过剩的可能,因此光伏行业的话语权几乎永远掌握大大企业手中。更不幸的是,中国政府对光伏的支持中小企业几乎是享受不到的,减免税收、贷款、科技等支持只掌握在大企业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