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西藏自治区“沼气示范村”达孜县塔杰乡巴嘎雪村,新农村的新气象扑面而来。“今年下半年,我们全村59户村民可以全部住进新房、用上沼气了!”全国劳模、村党支部书记拉巴兴奋地说。今年,西藏将完成3万户沼气池建设,使15万农牧民用上太阳能沼气。
西藏水能、太阳能和风能资源十分丰富,但开发利用程度较低,农牧民长期以来依赖牛羊粪、薪柴、草皮、树根和荆棘等作为生活燃料和取暖燃料,对高原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十五”期间,西藏能源研究示范中心借鉴内地成熟节能技术,成功研制了适用于西藏的“沼气池+塑料大棚”太阳能沼气开发技术。2006年,国家安排资金1900多万元,在拉萨、林芝、昌都、山南、日喀则等地启动农村沼气建设项目。
2007年,西藏大力推广“一池一棚三改”的新型高效能源沼气模式,即建造一个沼气池和一座日光温棚,改造猪圈、厕所和厨房。到去年底,全区农村使用太阳能沼气累计发展到2.5万多户。
太阳能沼气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一池一棚三改”项目每年可为每户农牧民节约用柴2500公斤或牛粪4000公斤,可增收节支燃料费1440余元,加上沼渣、沼液可当肥料节约化肥费用250余元,相当于每家农户一年可增收节支近1700元,2.5万余座户用沼气池年收益4200万元左右。同时,推广沼气的村庄年人均节省劳动力60个。
太阳能沼气还解决了西藏农牧民长期存在的吃菜难问题。在沼气池上修建一个20-30平方米左右的塑料大棚,既可解决沼气池的增温防冻问题,又可在大棚里种植蔬菜,农牧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并激发了农户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促进了群众传统观念的改变。
从“十一五”规划开始,西藏计划用10年的时间,在全区适宜地区完成25万户沼气池建设任务,使125万农牧民用上清洁沼气。
(编辑:xiaoy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