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在座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以及各位在现场的朋友,我叫王岩,来自量化能源。公司是新加坡太阳能研究院,这是一家隶属于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研究所所孵化的高科技企业。
我们公司主要的业务是开发新型数字化解决方案,为光伏行业保驾护航。其中一个重要的产品,就是今天要介绍的《无人机电致发光(EL)检测在光伏电站全生命周期资产管理中的应用》。
我们知道,光伏电站现在的规模越来越大,而且在全世界,几乎每个国家都在大批进行建设。量化能源的使命,是要通过以下这三种方式,确保太阳能资产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基于先进的机器识别与人工智能保持光伏系统的稳定与健康。
第二,使用自主研发的无人机与机器人提高现场检测效率,降低运维成本与时间,实现自动化。
第三,利用数字孪生,客户可以掌握资产的价值以及潜在风险,通过大数据分析指导业主日常的工作。
我们知道,现在全世界的光伏在快速增长,根据BloombergNEF去年年底的预测,预估今年的装机量会首次突破500GW,当然这里面有不同的统计口径,光伏需要至少工作25-30年,如果拉长这个时间去看,累计每年的装机量,到2030年,当时的装机如果超过8TW,实际它已经是当年新增装机量的10倍了,这和房地产行业其实非常相似。存量电站将是10倍于新建电站的市场机遇。我们今天在讲新质生产力,也可以考虑一下如何在存量电站市场里寻找它的机会。
如果到了2023年,按照这样的发展规划来看,我们可以有120亿片的光伏组件安装在全世界,比地球上现在的人都多,人均1.5片。如果我们看同心县,我们的规划是20GW,假设一个光伏组件500W,合计会有4000万片光伏组件。我们的人口有40万,那就是人均100片。不知道其他县怎么样,但我觉得这个数据是非常惊人的,在同心县能够有人均50kW的装机量。我记得清华大学有位教授提出,全中国人均1kW,我们可以实现碳中和,那我们同心县会比全国的速度快50倍完成这个指标。
为什么我们说检测技术非常重要?对所有的新能源来讲,风电、光伏最重要的指标是度电成本。度电成本的分子,也就是初始投资这部分。现在随着光伏组件价格的下降,基本上用了最好的产品、最好的技术,每年的初始投资和发电量基本就决定了。分母是全生命周期的发电量,当发电量决定了以后,我们唯一要观测和保证的,就是要保证光伏组件不要超标衰减。我们知道组件的寿命是25年,相应来说,每年的衰减也就是0.75。但实际在全世界来看并不是这样的,美国可再生能源实验室做了全美国的统计,发现平均值在0.75,但有大量的电站是超标衰减的。其中的超标衰减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光伏组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右边可以看到,是电池发光检测的结果,表面看不到缺陷,但内部已经受了伤,影响它的发电量。
这种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光伏组件的制造环节,每一个光伏组件至少都会经过两次相应的测试才会保障出厂。但是到了电站现场,尤其是安装结束,光伏组件的检测就变得很难,如果用同样的检测技术,在现场只能是人工检测,这种技术现在局限在500片/天左右,纯人工,非常低效,完全不适合大电站的检测。另一种是像国内的优秀公司,像大疆这样的无人机公司,他们底层使用的物理技术是红外检测来测温,和工厂里的检测并不一样,存在技术的挑战。
量化能源开发了一个解决方案,包括四个部分。
第一个视频,这是我们自己开发的无人机、特殊相机,在现场进行检测,无人机横扫了整个电站。
第二个视频,是检测时相应用到的软件。
第三个视频,这是在云平台上运行的核心算法做数据处理。
第四个视频,这是数字孪生的平台做视觉呈现,这是一个全球的专利技术。
基于这样的技术我们很多客户会做对比,比如使用传统的红外检测,做电站验收的时候,发现有些许组件存在问题。但是如果用电池发光检测,用CT检测看内部,会发现有的组件已经严重受到了损伤,这样的损伤如果最开始就存在,过不了几年,就会成为大隐患,将严重影响发电量。
基于这样的技术,量化能源现在的定位是成为全球光伏组件的医生。现在的检测有三种方式,一种是实时检测,比如戴个手表,装个IoT设备,监控电站的发电量。二是常规的运维公司,解决电站现场存在的问题。三是像我们这样的特殊技术公司,专门解决光伏组件或光伏电站存在的疑难杂症。
这样的技术,已经有五种典型的应用案例和应用场景了。随着25年的运营周期,我们有很多客户在用这样的技术把控光伏电站的初始质量,也就是并网验收时做一次检测,EPC质保时做第二次检测。再往后,如果后续遇到发电量的下降,需要做排查原因或遇到自然灾害需要定损,或者电站有大量交易需要第三方尽调的时候,也会选择我们的产品。随着现在的存量电站装机越来越多,很多技改工作已经提上日程了,这种技术对技改也是非常有效的。我们在世界范围内也在和大量能源公司合作,比如新加坡淡马锡旗下的胜科、葡萄牙电力。国内的,像晶能。还有美国的Lightsource BP,包括印尼的PLN、法电等,很多电力公司、认证公司都在采用这样的技术。
介绍一个典型的应用场景,新建电站的验收。比如4000万片的组件都装上去以后,到底这是好还是坏?我们这个电站在往后运行的期间,是不是第一天就是一个好的状态?目前按照国际电工协会的IEC标准,将有三个测试。第一个是IEC 62446-1,做组串IV测试。第二个是IEC 62446-3测试,用无人机做红外。第三种是即将推出的新标准,用TS 62446-4做现场的电站的EL检测。
这是我们在国外做的一个屋顶电站,做完整站的EL检测以后,我们发现标红的这些组件都是缺陷产品,可以看到有些电池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隐裂。通过排查、统计以及划到电站现场的分布以后,基本能达到一个结论,红色组件的排布基本呈一根线的状态,因为它是屋顶电站,大致是因为有人在现场踩了这个组件。踩踏是非常严重的事件,很多时候你即使踩的是边缘,也会造成组件的内部受损。通过这样的检测,可保证这些有问题的组件、被损伤的组件在最开始的时候被替换掉。
第二,出EPC质保的时候,我们知道很多组件现在初始的光衰是比较严重的。我们就这个电站第二年运行时做了检测,发现有缺陷,我们放到地图上发现,它主要集中在某个区域。这就是一个佐证,这样的缺陷可能来自于某一批产品,它的工艺有问题。因此我们现在记录每一片光伏组件在电站现场安装的二维码,进而打通工厂的数据处理和现场电站的质量检测。
最后介绍一下我们公司在新加坡的总部,辐射东南亚和澳大利亚市场,公司还有南京分公司,服务于国内的客户。哪位感兴趣,可以和我们的团队联系。我们在德国还有一个办公室。
以上就是我的汇报,谢谢大家。
本文为速记稿件,未经过嘉宾审核。
责任编辑: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