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的一天,湖南正是43度的高温天气,在距离长沙市区400公里的风电场,陈振华正与客户项目经理、场站人员热烈讨论着风电运营管理中的业务需求以及数据分析如何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对于这位来自数据服务事业部的“数据专家”,场站的同事们称她为“最强技术咖”。
01、“对症下药”的价值思考
作为技术流的海归女学霸,毕业回国后,陈振华便加入了前景广阔的风电行业,并且在国际知名的第三方独立认证检测机构耕耘十年,已经成为风电机组质量和风电场运营风险的评估方面的权威专家,参与过风电机组验收标准编写、IEC61400-12系列风电功率曲线测试及评估标准编写等重点项目。
尽管此前她的工作一直是用数据进行风场质量评估,但比起只能评估结果的好坏,如何将数据与实际业务更紧密地结合,再往下走一步找到根因、对症下药解决实际问题,发挥出数据的真正价值,是她更想探索的方向。
她想做的,不只是对风电机组质量及风电场运行风险进行打分评估,更重要的是如何“医治管控”,进而降低投资决策及风场生产运行的风险,提升资产的健康度。而这一点也恰好与协合运维“用数据驱动业务”的数字化探索路径不谋而合。
“将数据落地,真正作用于生产,这是新能源生产管理模式数字化转型的诉求之一。”陈振华决定做一件让数据服务离价值落地更近的事。
02、为每个场站输送专业的数据分析师
作为数据服务事业部总经理,陈振华在团队同事眼中既有对数据的痴迷与严谨,也有站在全局的客观与理性。每一台风机运行的背后都会伴随着大量的数据产生,接收数据后,她首先要反复校验数据逻辑合理性和信息完整性;在每一个测算步骤中,反复回溯,复盘推导以保证对风机质量、运行效率分析准确。
但对数据准确性极其严苛的陈振华并不只局限于数据本身。她认为,海量数据不等于数据资产,怎么用才是关键。数据分析真正的价值体现于对电站管理思路的凝练,挖掘损失电量根因、找回可挽回的损失电量,设备健康度评价、可靠性分析等也是提升设备发电能力的重要指标;同时,“人”是电站运营阶段最关键的生产要素,如何对远端工程师的服务效果进行科学客观评价,从而形成正向反馈,提高服务质量,更是必须深思的一环。
新能源存量资产高速增长,新能源场站运维面临故障停机时间长、运维人员需求激增、故障处理时间长等多重挑战,即使是一名兼备数据分析能力和场站实操经验的工程师,分析出一个风场的“病因”并给出运维或技改解决方案最快也要5-7天。当企业自身提供规模化服务时,此种模式将耗费大量人工精力,增加管理成本,且存在一定的误差概率。
在经历了这样的反复思考与论证后,“PowerInsights智能分析系统”就是陈振华带领团队开出的一剂良药。
陈振华带领团队将投产风电场运行情况、设备性能与安全、现场运维情况分析以及大量数据信息,以数据分析的逻辑内化于PowerInsights智能分析系统。实现了对设备运行和人员服务的科学客观评价,为技术服务人员提供了有效的运维支撑,也为风电场运营管理提供了精准高效的决策依据。
一座连续亏损9年的老旧电站在数据服务事业部的精准“扫描”和“医治”下,以少量投入成功改造,发电量从所属省份排名倒数第一跃进到正数第二,获得业主的大力赞赏。
“为每一个场站输送一名专业数据分析师,哪有问题改哪里,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数据服务”。
03、发掘需求,让数据用在一线
然而这一切,可不是光靠有一线经验的数据分析师按照指令把界面设计好,通过代码呈现出来就万事大吉,更多的功夫花在软件之外。第一步就要花费巨大的精力投入到对业务需求和实际运行、运营情况的调研和反复辨别真伪需求的深刻思考中。
“如果没有真实的需求,所有的解决方案都是空中楼阁。”陈振华平均每个月走访2-3个场站,收集记录下每一个工作流程中常遇到的棘手问题,思考能否融入到系统中以及如何融入进去,跟随业务实际需求不断优化迭代。
陈振华认为,只是自己部门会用还不行,大规模的电站运营必须要让数据分析工具真正地为现场所用。赋能电站管理人员,使其理解分析逻辑,从本质上理解规模化服务下数据分析的价值。
在现场调研中,她发现PowerInsights智能分析系统对场站人员而言技术门槛过高。于是,她立刻带领团队进行优化,将分析工具升级为一键生成分析报告,进一步降低使用门槛,并带头到场站培训,真正做到赋能一线工程师,让风电场运营管理更高效、服务更有针对性。
“数据分析工具是数据分析逻辑的载体,其背后的规模化电站运营管理策略才是灵魂。”在2023年初的业务培训上,陈振华这样说道。作为行业数据服务专家,以数据之“智”赋能新能源资产之“治”是陈振华的初心,也是她将继续前行的道路。
责任编辑: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