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光伏资讯 > 能源互联网/电改 > 正文

辛保安、雷鸣山、张伟,三大央企“掌门”刊文,聚焦变革与创新

来源:中国电力报等发布时间:2022-05-31 11:48:40

国家电网党组组书记、董事长辛保安2022年5月24日在《中国电力报》发表署名文章,提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推进“一体四翼”发展布局,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中国三峡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雷鸣山在《国资报告》第3期杂志发表署名文章,提出推进体制变革、战略变革、动力变革、机制变革、文化变革,不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动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

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张伟2022年4月20日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提出坚持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人民需要、服务行业发展,在推进管网公平开放、构建“全国一张网”中,促进油气能源保供能力持续提升。

全面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国家电网智慧和力量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 辛保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强调,要推动国有企业完善创新体系、增强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活力,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提升国有企业原创技术需求牵引、源头供给、资源配置、转化应用能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这为国有企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发展方向。

作为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特大型国有重点骨干企业,国家电网公司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终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四个面向”,提升“四个能力”,全面推进“一体四翼”发展布局,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国家电网公司累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91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9项,获得中国工业大奖5项、中国专利金奖11项,专利申请量和累计拥有量连续11年排名央企第一,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世界领先的原创成果,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能源电力科技自主创新之路。

全面提升需求牵引能力,为促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提供国网方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挥企业出题者作用,推进重点项目协同和研发活动一体化,加快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国家电网公司不断从国家战略、行业发展中发现需求、预测需求、满足需求、创造需求。

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当好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创新联盟“领头雁”。紧紧围绕“双碳”目标、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等国家重大战略,率先发布实施国内企业首个“双碳”行动方案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大力实施新型电力系统科技攻关行动计划,出台了一系列务实举措。为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国家电网公司携手30余家骨干企业、知名高校及社会团体,发起成立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创新联盟,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围绕新型电力系统重大技术需求,开展联合攻关、标准制定、经验交流和成果共享,推动我国引领全球电力科技发展。

贯彻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当好能源电力科技领先“主力军”。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并坚持清洁低碳是方向、能源保供是基础、能源安全是关键、能源独立是根本、能源创新是动力、节能提效要助力的原则要求,努力争当能源革命的推动者、先行者、引领者。持续强化自主创新,连续攻克特高压输电、柔性直流输电、大电网安全、新能源并网消纳等关键核心技术,实现我国电网技术从跟跑、并跑向领跑的跨越。全力以赴做好电力保供工作,加强电源并网服务和科学调度,深挖跨区跨省通道送电潜力,加大省间余缺互济力度,保障电力供应平稳有序。建成了仿真规模最大、计算能力最强、技术最先进的新一代仿真平台,自主构建了世界上最牢固的大电网安全稳定防控体系,持续保持全球特大型电网最长安全纪录。利用先进数字技术,实现对新能源发电全息感知、精准预测,支撑高比例新能源并网和高效利用。截至2021年底,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新能源装机容量5.4亿千瓦,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均居世界各大电网首位,新能源利用率保持在97%以上,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积极服务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当好创新联合体“排头兵”。充分发挥创新联合体牵头作用,以需求为引领、应用为导向、工程为依托,实施“大兵团”联合作战,深化创新协同。在特高压技术攻关过程中,公司牵头组织30多位院士、3000多名科研人员、11家权威机构共同调研论证,联合国内主要电力科研单位和9所高校共同研究设计,500多家企业、10多万人共同推进工程建设,200多家设备厂商共同研制设备,实现了与行业发展的同向聚合。目前,国家电网公司成功建设投运29项特高压工程,建成了全球电压等级最高、装机规模最大、资源配置能力最强的特大型电网,跨区跨省输电能力达到2.7亿千瓦,显著提升了我国电网远距离输电能力,促进了“西电东送、北电南供”的蓬勃发展。

全面提升源头供给能力,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国网智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抓住大趋势,下好“先手棋”,打好基础、储备长远,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国家电网加大前沿引领技术、基础研究与应用技术领域投入,支撑重大原始创新,培育新的增长点。

持续加强前沿引领技术研究。面对能源革命与数字革命融合发展新趋势,在海外设立研究院和研究中心,全力开展前沿技术研发。公司成立由跨行业、多领域两院院士组成的科技咨询委员会,立足于现实性、紧迫性,着眼于前瞻性、战略性,常态化研判科技创新态势,为电力科技创新提供智力支撑,对重大科技项目和示范工程进行把关指导。

持续加强基础研究与应用技术攻关。公司始终高度重视基础研究,对接国家科技重大需求,不断创新基础研究模式,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高校分别成立联合研究机构,打造体系化、任务型的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联合体。同时,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设立科研基金,吸引全社会优势科研力量共同开展基础前瞻研究。“十三五”以来,国家电网共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72项,在承担重大科技任务中担当作为。

持续加强原创技术生态环境培育。公司推行“揭榜挂帅”、项目总师、容错纠错三项科技攻关机制,推行“赛马制”“预算成本制”;建立学术聘任、津补贴、创新科研支持三项人才激励制度,在直属科研单位全面实施股权和分红激励,创新创业的内生动力得到有效激发,先后成立4600多个创新工作室。建设一批双创示范中心和双创科技园,打造了线上线下两大平台。公司在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评估中获企业示范基地第一名。

全面提升资源配置能力,为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筑牢国网基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企业牵头,整合集聚创新资源,形成跨领域、大协作、高强度的创新基地,推动重点领域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国家电网公司科学统筹基础设施、人力资源、资金保障、制度环境等创新要素,夯实电力科技自立自强根基。

布局一批高水平科技设施和研发平台。瞄准重大科技需求和尖端领域,建成特高压交流、直流、高海拔、杆塔力学试验基地,为国内首台(套)电力设备研发、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强大的实验支撑。拥有国家级实验平台20个、公司级实验室100个,全面覆盖智能电网、能源互联网等关键技术领域,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实验室体系,为电力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了技术研发基础和支撑。

打造一批高层次专家人才和创新团队。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公司始终牢固树立人才第一资源理念,加强人才培养,不断健全完善专家人才制度体系,创新建立了中国电科院院士和国网首席专家制。目前公司拥有两院院士7人、国家级专家人才38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41人,组建71支重点领域科技攻关团队。

建立一套高效能研发投入与保障体系。针对原创技术特征,加大科研投入力度,优化研发投入体系,建立了稳定支持和有序竞争相结合的经费投入机制,对长线研究和基础前瞻研究团队予以长期、持续、稳定资金支持。“十三五”累计投入研发经费1300亿元,“十四五”计划投入1500亿元,强化电力系统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布局,争取更多“从0到1”的创新突破。

全面提升转化应用能力,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增添国网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打通“最后一公里”,拆除阻碍产业化的“篱笆墙”,疏通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连接的快车道,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加快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把科技成果充分应用到现代化事业中去。国家电网高度重视创新链产业链融合,深入参与国际合作,推动重大原创成果和关键技术突破转化为先进生产力。

科技强企,担当现代产业链“链长”,带动电工装备全面升级。自主研发并建成世界电压等级最高、输电容量最大、输电距离最远的±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刷新了世界电网技术纪录。围绕能源电力领域“卡脖子”环节,加大技术攻关力度。我国电工装备研制生产能力已覆盖从特高压到低压的各个等级,电网重大装备、关键设备基本实现国产化。

服务民生,为美丽中国充电,为美好生活赋能。建成了全球覆盖范围最广、接入充电桩最多、车桩网协同发展的智慧车联网平台,累计接入运营商1200余家、充电桩超过170万个,占全国公共桩的90%,为1100万用户绿色出行提供便捷智能的充换电服务。创新构建了全球规模最大的“新能源云”平台,接入风光场站超过283万座,为新能源规划建设、并网消纳、交易结算提供了全过程一站式服务。全面掌握了柔性直流输电系统设计、装备制造、工程调试全套能力,“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建成的张北柔性直流电网工程成为绿色冬奥的闪亮名片。

标准引领,融入全球治理体系,提升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积极推动先进技术向标准转化,在世界上率先建立特高压、智能电网标准体系,累计牵头立项国际标准121项、国家标准1083项,覆盖新型电力系统新兴技术领域。积极参与全球电力市场竞争与合作,建成投运巴西美丽山特高压直流送出、巴基斯坦默拉直流等一批海外重大输变电工程,成功实现了技术、标准、装备一体化“走出去”。

作为科技创新国家队,国家电网公司肩负建设科技强国的责任与使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国家电网公司将充分发挥“大国重器”“顶梁柱”重要作用,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道路,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实现能源电力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国家电网智慧和力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推进五大变革 为创建世界一流企业聚势赋能

中国三峡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 雷鸣山

中国三峡集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三峡集团历次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各项部署,着力推进体制变革、战略变革、动力变革、机制变革、文化变革,不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动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全面深化改革已成为中国三峡集团不断增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能力、迈向世界一流企业的必由之路。

推进体制变革,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优势持续彰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特”就特在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把企业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中国三峡集团近年来能够实现持续快速高质量发展,归根到底在于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的重要论述,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和核心竞争能力。

坚持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有机统一。制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实施办法、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实施方案,发布全集团通用的党建入章参考范本,党组织的企业法定地位更加具象化、规范化;建立重大经营管理事项实时纠偏机制和投资后评估机制,科学制定党组前置研究事项和决策事项清单、董事会授权事项清单等,党组“议事”“定事”、董事会“决事”“授事”、经理层“管事”范畴一目了然,以制度流程保障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得到不折不扣落实。

坚持发挥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的关键作用。形成董事会事前事中事后“三步法”决策流程;构建重大经营决策事项党组前置研究、法律审核、会前充分沟通“三个100%”机制,为董事会科学高效决策提供有力支撑;打造制度管理数字化平台,使法人治理制度具备“外规内化联动+制度流程一体+制订使用互动”的特征,制度流程可根据国家政策、经营环境和使用者反馈等因素实时调整,构建董事会依法合规、科学高效运作的长效机制。加强子企业董事会建设,实现子企业董事会应建尽建、外部董事占多数和经理层授权制度全覆盖,建立集团层面和各子公司专职外部董事人才库,首创外部董事选拔“五看”模式(看分类、看企业、看岗位、看班子、看底线);健全保障子企业外部董事履职的多种报告机制、实时咨询机制和交流调研机制,确保其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掌握公司重大信息,有效破解“内部人控制”难题。

坚持以集团管控体系优化促进战略协同。持续推进“总部机关化”问题专项整治,确立“精简总部机构、精益管理人员、精准划分职能”的机构改革总体思路,着力打造价值创造型总部。两年来,总部部门数量和人员编制均精简超20%。组建形成业务线条清晰、协同机制明确的8大业务板块,差异化制定子企业授权放权事项清单,加强对授放权的监管和动态调整,“松绑赋能”的同时注重“导航定位”。全面调整业务板块核心公司、区域公司、专业化公司的职责分工,科学建立协同机制,实现“1+1>2”的战略协同。

推进战略变革,服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能力迅速增强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三峡集团要发挥好应有作用,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建设。中国三峡集团干部职工闻令而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一往无前的勇气投入共抓长江大保护的全新业务领域,将水电工程大国重器建设运营成功经验迅速推广复制到长江大保护领域,推进国有资本进一步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全面开启清洁能源和长江生态环保“两翼齐飞”的战略变革之路。

争做碳达峰碳中和“主力军”。不断巩固全球水电行业引领地位,建设运行长江干流6座世界级巨型水电站,在保障长江流域防洪安全、航运安全、生态安全、水资源安全和能源安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6座水电站投产发电水电机组超过100台,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基本建成。推进新能源业务差异化、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总规模1250万千瓦、占全国首期项目13%的新能源基地全面开工。成功建设我国首座百万千瓦海上风电场等一批海上风电标志性工程。全面布局抽水蓄能业务,56个抽水蓄能项目纳入国家规划重点项目开工清单,占全国的20%。

成为全球资源“调配师”。三峡国际公司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成功引入优质境内外投资者,融资17.22亿美元。发行长江电力“沪伦通”全球存托凭证(GDR),实现核心子企业境外上市,募集的19.63亿美元中,长线战略投资者、外资占比均逾90%,创近年中资企业海外上市最好水平,走出一条“筑巢”和“引凤”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国有资本功能放大之路。

当好长江生态环保“国家队”。实现沿江11个省市业务全覆盖,累计落地投资超2000亿元,惠及2300万人口。集合111家产业链优质单位组建长江生态环保产业联盟。首倡的“城市智慧水管家”“城市综合能源管家”在沿江23个试点城市逐步落地实施。设立千亿级规模的长江绿色发展投资基金,带动资本、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向国家战略领域聚集,共抓长江大保护骨干主力作用和国有资本的引领带动作用全面凸显。

推进动力变革,换挡升级助力国有资本质量大幅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三峡工程时指出,我们要靠自己的努力,大国重器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要通过自力更生,倒逼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中国三峡集团干部职工时刻牢记殷殷嘱托,坚持以高标准高质量的管理能力促进生产要素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了发展动力的根本性变革。

完善创新体制优化创新生态。健全创新体系,制定科技创新“四十条”,构建“一系二维三级四步”的科技创新管理体系,发布核心主业“科技树”,为科技攻关指明方向;设立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长江大保护科技创新“国家队”正式组建。壮大创新队伍,通过“揭榜”“赛马”机制,面向“五湖四海”选拔人才,探索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模式,吸引大批院士、知名专家。实现创新突破,发挥白鹤滩、乌东德等国家重大工程创新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牵头研制亚太地区单机最大13兆瓦海上风机,推动海上风电重大装备国产化;世界最大、亚洲首座海上柔性直流换流站投入使用,全球首台抗台风型漂浮式风机成功并网。

提升管理效率增强管理效益。以建设世界水电精品工程为目标,构筑“三引领三保障”精品工程管理模式,构建文化、创新、标准三个引领,筑牢精品建设范式、实施智能建造、创新多维监督三重保障,成功建成一座座大国重器。持续巩固全球领先的水电运营能力,将电力生产“精益运行、精心维护、精确调度”理念运用到全过程各环节,确保流域梯级枢纽安全稳定高效运行,创造人均运营5万千瓦水电装机的世界纪录。坚持新能源项目标准化建设和集中化运营,坚持海上风电集中连片规模化开发运营,卓有成效的“远程集中监控、现场少人值守”新能源运营管理模式成为行业新标杆。

推进机制变革,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活力充分激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不移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挥国有企业各类人才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各类要素活力。中国三峡集团坚持以激发各类要素活力为目标,加快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探索出以“‘赛艇式’干部管理体系、精益型劳动用工方式、团队化薪酬激励机制”为特征的三项制度改革模式。

坚持因企施策,构建“赛艇式”干部管理体系。针对注重集团化作战和集体激励的特点,依据业绩优劣动态调整企业级别,干部职位职级与企业级别同升同降;企业如赛艇,干部如选手,选手根据业务能力和业绩贡献排出相对座次,个人回报也受赛艇整体名次影响。这一改革模式既极大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又保证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高度一致。推进干部“能下亦能用”,制定市场化选人用人指导意见,明确干部市场化管理具体举措和各类退出情形;制定干部转岗实施细则,对干部退出管理序列作出制度性安排。

坚持严选劣汰,构建精益型劳动用工方式。按照“三维度、三对标”,即战略规划、业务特点、企业现状等三个维度,对标市场、对标一流、对标极致等三个对标,科学确定所属企业年度用工规模。实行末等调整和退出制度,系统明确考核不合格、不能胜任工作等各类员工市场化退出情形与流程,退出管理更加规范化制度化。三峡国际公司改革员工绩效管理体系,全体员工按岗位层级强制排序,根据末等调整规则,对每组后5%的员工进行约谈、降薪、转岗、解聘等处理。

坚持战略导向,构建团队化激励机制。根据国家重大工程社会化大生产的特点,统筹设计团队化薪酬激励机制,即针对重大科研团队实施工资总额单列管理,设立长周期重大工程里程碑节点专项奖励,充分激励作出突出贡献的团队。以乌东德、白鹤滩、长龙山等工程建设部为例,近两年专项奖励占团队薪酬总额的30%,极大激发了团队凝聚力战斗力。健全“价值评估定基薪、绩效考核管浮动、宽带薪酬拉差距、单列工资保重点”等机制,构建充分体现市场价值、组织贡献和创新要素价值的薪酬激励体系,2021年二级单位班子成员之间薪酬差距达4.8倍。通过推进富有三峡特色的三项制度改革,使干部职工队伍成为“一池活水”。近年来,中国三峡集团国有资产效率效益指标始终名列央企前茅。

推进文化变革,中央企业顶梁柱压舱石作用全面发挥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发电的贺信中指出,全体建设者和各方面发扬精益求精、勇攀高峰、无私奉献的精神,团结协作、攻坚克难,为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作出了贡献。伟大精神造就伟大工程、成就伟大事业,一代代三峡人在履行“为我中华,志建三峡”使命中也形成了独特的三峡精神、三峡文化。中国三峡集团党组深刻认识到,文化管根本管长远,任何变革只有最终固化到文化才能源源不竭释放改革红利。改革三年行动实施以来,中国三峡集团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三峡集团历次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为科学指引,系统对标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深入开展三峡精神基本内涵和时代价值研究,在全集团范围发起了一场广泛的企业文化变革。

通过企业文化变革,央企姓党根本属性全面彰显。实现党建考核全覆盖,与所属单位经营业绩考核和薪酬严格挂钩;首创施工区大党建模式,为在多方参与的国家重大工程中发挥党组织优势提供了三峡经验。广大职工拼搏迎战2020年长江大洪水,60万沿岸群众免于搬迁;精准实施扶贫项目1000多个,惠及110个县数百万贫困群众。在2021年迎峰度冬能源保供期间,不讲条件、不计代价,所辖电站均保持顶峰发电能力,长江干流6座梯级电站最大顶峰出力5759万千瓦,相当于迎峰度冬全国最大负荷的4.8%,为全国保供做出了贡献。

通过企业文化变革,职工干事创业热情全面迸发。全体职工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伟大号召,砥砺奋进、不懈奋斗,奋力推进清洁能源和长江生态环保“两翼齐飞”。长江大保护“五大平台”全面建立,骨干主力作用充分发挥;更加积极投身“一带一路”建设,完成全球重点市场布局,品牌影响力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进一步提升;新能源业务实现跨越式发展,“风光三峡”如期建成,海上风电累计装机跃居全国第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来,中国三峡集团克服国内外市场不利因素影响,资产规模、营业收入、净利润都在高基数上实现40%左右增长,国有资产规模和效益双提升,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水电开发运营企业和中国最大的清洁能源集团。

欲借长风乘势起,敢凭豪气弄潮来。2022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决胜之年。中国三峡集团将继续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全方位高质量推进改革三年行动落地见效,全面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步伐,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坚定不移贯彻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

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 张 伟

坚持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人民需要、服务行业发展,在推进管网公平开放、构建“全国一张网”中,促进油气能源保供能力持续提升

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推动能源消费革命、能源供给革命、能源技术革命、能源体制革命和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的五点要求,为推动我国能源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指明了前进方向。

国家管网集团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坚定不移做能源安全新战略的践行者、推动者、引领者。我们坚持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人民需要、服务行业发展,在推进管网公平开放、构建“全国一张网”中,促进油气能源保供能力持续提升。

从挂牌成立到高质量完成重组用时不到1年,国家管网集团对公司进行全方位、系统性、数字化重塑和构建,搭建精干高效扁平的“网格化赋能”组织结构。我们实施大业务、大党建、大监督、数字化“四大体系”一体构建、一体运行、一体进化,推进管理制度化、制度产品化、产品平台化、平台数字化,构建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建立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市场化机制,形成新时代具有管网特色的现代企业治理体系,在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上作出示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不移推进改革,还原能源商品属性,构建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和市场体系”。落实这一重要指示要求,我们着力推动油气管网基础设施向各类市场主体公开公平、诚信透明开放,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释放增产增供潜力,在建设现代能源市场体系、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上更好发挥管网支撑作用。我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打造平安管道、绿色管道、发展管道、友谊管道”的重要指示要求,以编制实施全国油气管网规划为引领,抢抓管道建设战略机遇期,建成投产中俄东线中段等一批战略大通道和互联互通工程,引导和推进广东、福建、湖南等省级管网以市场化方式融入国家管网集团,加快构建布局优化、覆盖广泛、外通内畅的“全国一张网”,扩大油气能源供给覆盖面。

贯彻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就要做能源消费、技术革命和国际合作的示范引领者。国家管网集团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节能减排降碳贯穿经营发展全过程,开展“双碳”专项行动,深化余热、余压、冷能等综合利用,推进气电一体化和分布式能源发展,打造绿色生态管网亮丽名片;牢记“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建立科研项目“闸门式”管理和“揭榜挂帅”“赛马”机制,大力培养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聚焦关键装备国产化、新能源和多种介质储运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管输原创技术策源地,促进我国能源产业链“稳链、延链、强链”,更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进国际管道并购重组和跨国管道建设,探索开辟新能源管输等国际合作新领域,发挥管网建设运营管理的专业化优势和技术领先优势,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示范项目,促进我国加快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以上内容来源:《中国电力报》《国资报告》《人民日报》)

辛保安、雷鸣山、张伟,三大央企“掌门”刊文,聚焦变革与创新

责任编辑:周末

特别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 "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站www.solarbe.com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索比光伏网或索比咨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推荐新闻
2024苏州太阳能光伏暨储能博览会

2024苏州太阳能光伏暨储能博览会

苏州太阳能光伏暨储能博览会是由省政府指导,全国各省市行业协会联合主办的全国性行业盛会,大会将于2024年4月18-20日,在苏州花桥国际博览中心举办,展会主题是“绿色能源,清洁低碳,科技引领,创新发展”。本次博览会展示内容覆盖太阳能光伏产业各个领域产品及设备、技术与应用,同储能新产品新技术领域联袂展出。苏州太阳能光伏暨储能大会作为国内最大的分布式能源展会,可以辐射整个亚太地区分布式市场,为众多光伏暨储能企业提供一场高质量高品质的展示交流盛会。

光伏储能分布式能源展
2023-10-16
助力澳洲绿色发展 | 兴储世纪精彩亮相悉尼智慧能源展

助力澳洲绿色发展 | 兴储世纪精彩亮相悉尼智慧能源展

2023年5月3-4日,智慧能源展会暨论坛于澳大利亚悉尼国际会议中心盛大举行。兴储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核心储能系列产品悉数亮相展会现场,并为澳洲的客户以及合作伙伴带来领先的光储解决方案。兴储世纪执行董事、总裁郭军亲自率队参加展会。

兴储世纪分布式能源储能
2023-05-05
分布式能源数字化解决方案,为践行零碳使命赋能

分布式能源数字化解决方案,为践行零碳使命赋能

2022年光伏应用市场迅猛发展,截至第三季度,光伏年度新增中工商业光伏、户用光伏与集中式光伏呈现出三分天下的市场格局,其中分布式新增装机35.33GW,占总新增装机的67.2%。分布式光伏已成为主营业务非新能源的跨界投资者或财务投资人的重要投资标的。

协合运维分布式能源零碳
2022-12-21
海泰新能联手中技公司,共绘能源时代新蓝图

海泰新能联手中技公司,共绘能源时代新蓝图

8月10日,唐山海泰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泰新能”)与中国技术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技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针对国内外新能源、储能项目的合作开发及融资深入交流,将推进海泰新能相关事业板块深层次的战略布局与发展。

海泰新能分布式能源绿色能源
2022-08-10
“琏晟”携手,向光而行丨琏升光伏科技与华晟新能源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琏晟”携手,向光而行丨琏升光伏科技与华晟新能源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琏晟”携手,向光而行,琏升光伏科技与华晟新能源签订战略合作协议,4月11日,在江苏无锡举办的“2024年度N型光伏技术与产业发展论坛”上,眉山琏升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琏升光伏科技”)与安徽华晟新能源科技股

琏升光伏华晟新能源异质结HJT
2024-04-12
山东乾钢金属科技有限公司举办“光伏新能源用钢技术交流研讨会”

山东乾钢金属科技有限公司举办“光伏新能源用钢技术交流研讨会”

2024年4月9日,山东乾钢金属科技有限公司、德龙钢铁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大学在乾钢科技公司总部举行了以“光伏新能源用钢技术交流”为主题的研讨会。三家合作单位聚焦光伏新能源行业,共同探讨和研究光伏支架用钢的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

乾钢金属德龙钢铁光伏新能源
2024-04-10
全线满产达效 百佳年代发展劲头足

全线满产达效 百佳年代发展劲头足

在盐城百佳年代薄膜科技有限公司,自动化生产线全速运转,工人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井然有序地开展工作。今年一季度,公司圆满实现“开门红”,目前,公司订单饱满,车间实行“机器不停连续生产”,确保按时完成客户订单任务。

百佳年代新能源新材料
2024-04-03
淮南市新能源产业对接会举行

淮南市新能源产业对接会举行

3月30日下午,淮南市新能源产业对接会举行。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沈斌,市一级巡视员万继军,部分省直部门及企业相关负责人等出席会议。

新能源产业光伏技术新型储能产业
2024-04-03
返回索比光伏网首页 回到辛保安、雷鸣山、张伟,三大央企“掌门”刊文,聚焦变革与创新上方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