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宁德时代开盘后仅20分钟,股价一度大跌至353.33元,跌幅达13.69%,市值跌破8300亿元,以宁德时代Q1财报公布的超14万名股东人数计算,人均损失超过90万元。
截至收盘,下跌8.15%,收盘价376元。相比2021年12月3日692元的高点,已跌45.53%,说是腰斩并不为过。
宁德时代的开月“地震”在股市席卷,一度拉低创业板,登上两次热搜。
作为“电池茅”,宁德时代是行业的标杆,虽然一再失守城墙,但仍然有很多人购买,期待叱咤风云的宁王回归。
这次的腰斩无疑给投资者浇了一盆彻骨冷水。
▲新能源遭遇寒潮以来,宁德时代一跌再跌,中间没有大幅反弹。
4月29日晚间,宁德时代发布“延迟披露”的2022年一季度报告,公告显示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93亿元,同比下降23.6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9.77亿元,同比下降41.57%。公司一季度出现“业绩倒挂”现象。
业绩拖累之下,宁德时代的“开门绿”,早有预兆。
上游压力大
宁德时代以电池起家,而制造电池的主要原材料在2022年开始都经历了大幅上涨。例如碳酸锂,在2022年第一季度价格涨幅近100%,其他原材料价格也几乎相近。
作为行业龙头,宁德时代在全产业链早有布局。自2018年以来,其围绕锂电池,以战略合作、投资入股、签署长协订单等方式与上游企业形成紧密联系,合作厂商涵盖锂矿、镍矿、钴矿等矿产资源开发商,逐步形成相对完整的供应链体系。
今年,宁德时代布局的脚步也未曾减缓。2022年4月,宁德时代就先后通过控股子公司在印尼和宜春两地进一步拓宽对印尼镍以及宜春锂的布局。再加上之前入股的一些国外锂矿,如加拿大锂业公司、澳大利亚锂矿企业等,宁德时代对上游的布局根系庞大,但这样的布局还需要时间来印证。
飞速上涨的上游价格,与长线布局打了一个时间差。压力传导之下宁德时代的黑暗时刻来得不算突然。
新布局换电并未带来业绩成长
新布局的“巧克力换电站”,也没能让宁德时代尝到甜头。
换电市场处于发展初级阶段,整个市场的发展空间在千亿规模级别,SNE在分析报告中称,宁德时代在电池技术和成本控制方面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是最适合开展换电业务的公司。
但是前期的研发、制造、使用、回收等的投入不是短期能看到收益的。换电站有望让宁德时代踏上产业发展的新高度,但前方还有“三座大山”:第一,宁德时代换电站的覆盖面远远不够,无法达到人、车、换电站之间的正向循环;第二,换电站成本高、投资收益率偏低、投资回报长;第三,赛道竞争激烈,宁德时代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也一定不是最后一个。谁将破局提高市场占有率,都有一场硬仗要打。
行业竞争白热化
行业中优质企业纷纷崭露头角,宁德时代压力空前增大。此前36氪对宁德时代的一篇爆料中提到,宁德时代由于一家独大的“霸王条款”,口碑急速下滑,多家合作伙伴诸如小鹏等都开始寻求新的合作商。
订单转移的影响已初步显现。宁德时代的市场占有率虽然一直稳坐一号交椅,但却有所下降。据统计,宁德时代的国内市占率从四季度的54%下滑至50%,市场份额主要被比亚迪抢占,更有中创新航 、国轩高科等攻城略地。
宁德时代口碑下滑,再加上市场对新能源行业估值的转变,为宁德时代铺上了下跌底色。而一季报的数据,则成了宁德时代几乎腰斩的导火索。
宁德时代或许做过新能源的宠儿,但时代在变化,新能源的风口也在变化。有机构仍对宁德时代给出了“增持”评价,但最后的风险提示变成了“公司产能释放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导致公司成本上升;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似乎是给自己留足了后路。
也有些机构说得更为含蓄:随着公司对下游客户涨价逐渐落地,以及在上游资源端加速布局,我们预计公司盈利能力有望在后续逐渐得到恢复,具备中长期投资价值。
宁德时代赶在今天凌晨对外发布了《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紧急做了一次答投资者问,对今年一季度净利润环比下降以及疫情影响等情况进行了说明。宁德时代董秘兼副总经理蒋理表示,“为了维护新能源汽车也是动力电池产业的健康良性发展,宁德时代在价格上是非常谨慎的,前期都是自己承受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但今年以来原材料价格涨幅过猛,已经远超合理的价格水平,宁德时代不得已也跟主要客户进行了友好协商,共同面对供应链的压力,对价格进行了动态调整。”
而在收盘后,宁德时代又连续发布多条讯息,涵盖上游布局、未来分红、市场估值等多个投资者最为关心的问题。
在宁德时代的历史上,一季度也曾发生过净利润下滑的现象,后市完成了稳健提升。也许,投资者应当更关注到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的回应:宁德时代作为全球市占率35%、行业技术第一且获得国内外客户深度信任的企业,面对未来10倍以上的市场空间,成长潜力巨大。
只是这样的成长潜力,需要多少时间和金钱的成本去验证,宁德时代无法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