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放大招
12月16日,在2021碳达峰碳中和论坛暨第九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上,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数字能源)推出旗舰产品——城市级综合智慧能源解决方案,通过双碳顶设咨询服务、源网荷储一体化应用和基于能源云的双碳云脑,软硬兼备,联合客户、合作伙伴携手共同建设低碳城市中的场景:低碳园区、低碳医院、低碳展馆、低碳学校、低碳公园、低碳交通枢纽、低碳商超等,打造低碳智慧城市。
当天,深圳市福田区与华为数字能源共同发布了福田双碳云脑,目标将实现城市碳排可视、企业用能可规、建筑降碳有道、政府双控有策。
随着碳中和目标的逐步推进,各地政府减排压力也逐步增大。如何将当地资源禀赋最优配置,减碳同时促经济发展,推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协作,实现能源稳定与安全,以及吸引外部资源助力“双碳”目标,各地政府都面临不同程度的挑战。
于是华为智慧低碳城市解决方案应用而生。这套集合了光伏、储能、云计算、ICT通信等多项技术于一体的解决方案,横加跨了华为的多个大的BG(业务集团)。
华为数字能源综合智慧能源业务副总裁马永浓表示,双控与双碳正相关,聚力双控就会助力中长期双碳。在30/60的目标下,各地都要拿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华为数字能源积极参与了深圳等城市的碳达峰路线图和相关行动计划。从设计思路和过程来看,加大能耗“双控”工作力度仍是重头戏,同时双控要找出GDP和能耗之间的耦合度关系,通过度电产值和单位面积产值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进行细分梳理,从而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
马永浓认为,在双碳、双控领域要重点关注建筑、交通和工业,制定各领域的碳达峰计划并精准施策,加强技术和产业引入。
针对上述痛点,基于能源云的城市双碳云脑,作为双碳规划与双控落地的生产系统,通过汇集各领域能耗与碳排数据,利用大数据和AI的技术构建碳排模型,分不同场景的低碳发展模型,涵盖建筑低碳化、交通电动化、能源清洁化、工业绿色化、碳排市场化等。在低碳建筑领域,华为数字能源构筑建筑的“五自” 能力,推动建筑走向光储直柔。“五自”包括:自发电、自应急、自优化、自联网、自交易。
十年一剑
近期,多家龙头企业也已意识到风光储等新能源多场景应用已经成为下一个清晰可见的风口,制定了相应面向园区和城市的解决方案,但不同的是,华为已经有了近十年的积累。
2013年,华为就在总部龙岗,与区政府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启动智慧城市建设,通过集控中心可以快速处理交通、医疗、能源、紧急救援等事务。经过几年稳步推进,龙岗区已经落实“一中心”,“两张网”,“三平台”,“四领域”,“五体系”,“N应用”的总体框架。建成了一批提升城市管理和民生服务的智慧应用。形成了富有成效,可复制的“龙岗经验”。
在这套解决方案中,“低碳”只是结果。而最核心的关键词,是“综合、顶设、云、联合”,。这是一套可以把几乎所有城市发展思路都囊括进去的方案,除低碳之外,还有智能等诸多新要素,将华为提出的“城市智能体”概念融入其中。
分析机构索比咨询认为,这样的低碳城市具备“统一、综合、生态”等特性。“统一”是指该方案可实现“规划、建设、标准、数据采集、运营调度”等方面的统一,协同发展协同管理;综合是指囊括了各行各业的用能与降碳方案,同时可与华为的智慧政务系统连为一体,更有利于政府进行顶层设计;生态则是通过该方案的实施,投资者、零部件供应商、用能企业等多方可以通过标准化方案更好的在平台上进行资源匹配与合作。
据华为相关负责人介绍,该解决方案中“源-网-荷-储”一体化,发挥综合优势,使能多部件能力协同,能量互补:光伏系统、充电网络、能源路由器、智慧照明,智能温控,进而达成系统性能最优。基于最佳实践,能实现用能成本降低10%,能源效率提升20%,投资回报周期缩短25%。
2018年10月,华为正式发布“华为云EI城市智能体”,在数字孪生的基础上,通过AI协同云、大数据、边缘计算、物联网等多种技术,实现从数据产生到数据分析、数据闭环的完整系统;通过数字世界强大的计算力,驱动物理世界更加智能。目前,EI城市智能体在交通、应急、环保、水务、水利、燃气等场景持续探索高效的资源调度与配置,解决更多城市难题,让效率提升、能耗降低。
新的低碳解决方案,是在这成熟的政务体系基础上的一次重大升级,在智慧的基础上,增加了低碳元素,使智慧城市的生态更加丰富。
底座思维,化云为雨
从面向产业的能源解决方案和面向城市的智慧政务,发展到现在的城市级综合低碳解决方案,华为在跨界之后,正在回过头来推动多网协同。
如果仔细翻看华为的多个解决方案,会发现华为的业务介绍很多大同小异:底层都是以大数据、人工智能、ICT通信为基石,在上层连结不同应用侧需求。
华为EBG中国区智慧城市总工姚健奎更详细的介绍了华为城市级智能解决方案的构架:华为提供了三方面的能力:第一是利用华为在IOT的技术能力打造物联感知层,实现物联全感知、数据预处理、前端智能;第二是基于华为云构建ICT基础设施和行业使能平台,其中ICT基础设施包括云数据中心、基础网络等,行业使能平台包括城市维度的大数据、视频、物联网、GIS、融合通信等通信资源的统筹建设,以及数据使能、应用使能、协同使能的数字平台能力;第三是基于全栈全场景AI解决方案,与行业场景深度融合,构建面向行业领域的智能体。全栈是技术功能视角,是指包括芯片、芯片使能、训练和推理框架和应用使能在内的全堆栈方案,全场景是指包括公有云、私有云、各种边缘计算、物联网行业终端以及消费类终端等部署环境。
这是华为相比其它云计算巨头遥遥领先的地方:除了强大算力之外,还有基础设施铺设能力和多种应用场景融合能力。
早在2016年8月31日华为全联接大会上,面对120多个国家的20000名业界精英,华为轮值CEO胡厚崑提出:下个十年,行业云将兴起。到2025年,所有的企业信息技术解决方案都会被云化,每个企业都要结合自身的核心业务,探索最适合自己的云化解决方案。
华为在这场大会上提出了一个最重要的观点:化云为雨,将云端数据真正用于各行各业,真正创造价值。
五年后这套城市级的低碳解决方案,就是光伏储能行业与云的重要结合。
这是一场新能源与智能化的“双向奔赴”。通过大数据与AI铺设横向的数字化基石与在新能源产业领先地位的纵向纵深结合,从地面光伏电站到24小时绿电,从新能源汽车到工业园区低碳方案,华为再次成功将数个产业网合而为一。
对于华为而言,现在既是融合期,也是收获期。
责任编辑: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