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数轮高峰低谷后,光伏行业已形成了一定的自身“周期成长定律”:市场热潮—产能扩张—产能过剩—低价竞争—重新洗牌。
如今,行业又走向了新一轮市场热潮下蜂拥产能扩张的节点。
近日,在中国光伏行业年度大会上,面的当前光伏行业的发展形势,专家与企业巨头们普遍的观点是,当前光伏业的最大瓶颈在于产业链自身。新一轮产能扩张中,再度出现了过分超前、非理性的投资,无序竞争重又加剧,产业链亟待协同均衡发展。
即将进入2022年的光伏业,其产业链协同发展的“痛点”究竟何在,未来如何解痛去疾,逐步实现理性均衡发展?
中国能源研究会可再生能源专委会主任委员李俊峰指出,太阳能光伏发电正努力成为新能源的“主力军”,但目前仍只是“生力军”。
李俊峰分析,目前我国光伏装机总量约为5000万千瓦,仅为总发电装机的十分之一。目标是1亿千瓦以上,达到五分之一。因此,从“生力军”到“主力军”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马拉松。
他一针见血的指出,一方面不能制造“虚火”,另一方面也不能满足于现状,停滞不前。国内国际良好政策环境下,光伏业界需谋划如何稳健快速发展,在能源结构调整中尽快成为主力。
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认为,前不久国内许多省份的拉闸限电与新能源的发展基本无关,但恰恰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国内能源供给的不平衡,电力资源的增长、成本的下降与社会的期望还有差距,新能源还不能挑起大梁。
曹仁贤坦言,去年以来光伏制造业遭遇了一系列困难,如,多晶硅价格、物流费用大幅上涨,海外政策环境挤压等。其中固然有国内能源体制和国际政治因素,但产业内部缺乏必要协同,竞争大于合作,也是重要原因。
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直言,光伏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不平衡,最新表现为,今年以来产业链不同环节盈利率差异很大。高盈利环节大量社会资本涌入,未来几年将释放大量新产能,再度导致供过于求。其次,某些环节价格暴涨,给行业终端需求带来负面影响。
整个产业应秉持可持续发展的思维,未来才能减少各个环节大批企业恶性竞争的痛苦,防止2010年前后的“大洗牌”再次发生。因此,他提出,行业要更加理性,上下游更加协同,各地政府部门在规划布局时更加清醒,光伏产业才能走得更远。
他指出,中国光伏产业的供求是全球化的,未来国内国际双循环大趋势下,首先必须走低碳之路。2023年欧盟各国将收取碳税,中国光伏产品制造的低碳化、无碳化要尽快完成。其次,中国光伏企业必须与全球各国深度融合。最后,整个产业链形成利益命运共同体。
晶科能源副总裁钱晶坦言,今年以来供应链的大波动,对于产业链大部分企业都是一种伤害,谁也不能独善其身,越到下游这种伤害就会越大。大到一定节点,这种伤害就会反扑,造成的结果就是市场需求萎缩,今年国内装机低于预期就是一证明。
打个比方,产业协同像是音乐会,演奏是否成功有三个关键因素,乐谱、指挥家和乐团。乐谱就是每家企业手里的数据,上下游各环节的产能情况,价格情况,现在每个人的乐谱是不一样的、大家都有自己的理解。指挥家就是行业协会,是企业与政府、媒体之间的桥梁,代行业发声。指挥家还应制定公平游戏原规则。不能让投机商在宝马里笑,让努力研发技术的人才在自行车上哭。还有乐团各个组成部分,从高音部、低音部到管乐、弦乐,都要自律,有行业责任感,企业之间要有更深层的长期战略性合作。
正泰新能源总裁陆川的观点相似。他认为,光伏产业链各环节固定资产投资额很高,技术迭代很快,需要不断地技改投入,资产折旧速度很快。目前主要光伏企业的长期平均回报率,还不及传统电器企业。但政府与社会对这个行业的期望值很高,越来越多的资本进入,推高了门槛。为了生存需要,未来会有更多上下游一体化的光伏企业出现,同时会有少数企业占据较大市场份额。这也是寻求产业链均衡、降低风险之举。
隆基绿能是目前国内的领跑企业。董事长钟宝申分析,假如给2011年到2021年十多年间的国内光伏企业画像,平均利润率可能不佳。影响收益的要素,第一是行业赛道,第二是企业的经营能力和水平。隆基是打通上下游的全产业链企业,选择了一个不错的赛道。
比亚迪储能事业部总经理郭彬指出,分布式光伏快速普及,安全隐患问题在积聚,产业链各环节都应重视,在国家能源局指导下,尽快联合制定出台强制性安全标准,确保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大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