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上周隆基股份和中环股份两家硅片龙头企业的调价行为,市场主流认识开始出现分期,有人认为这是光伏行业制造端主动价格战的开始,也有人认为这不过是龙头企业库存积压严重绷不住了的被动降价清库存行为。
不得不说,两种观点都各有道理,也都能逻辑自洽。
其实,不仅是光伏业内,即或只是业外关注光伏行业的不少人,或许也都会有一个共识:光伏产品近期会有一波降价潮。
因为现在的价格水平,即使上有制造端蹦得住也玩得转,但下游电站应用市场却接不住盘。
所以,这就像楼上的另外那只靴子,大家都知道它迟早会掉下来,只不过是对于掉落时机的判断不同罢了。
实际上,从去年初至今的这一轮光伏涨价潮,是由于两方面因素的支撑和叠加,一是货币超发及资本市场炒作大宗商品带来的原材料价格飙升,二是光伏制造产能特别是硅片环节产能快速扩张造成硅料等原材料严重供不应求。
不客气地说,这两个原因其实都无关市场实际需求。
之所以光伏价格节节攀升而有价无市的形势能够得以持续,最重要的原因其实是宏观面对于未来市场的需求预期起到了强力支撑。如果不是全球碳中和以及绿色能源发展浪潮对于光伏的巨大需求预期,光伏的价格恐怕早就绷不住了。
但即或如此,现在的光伏价格或许也支撑不了多久。原因很简单,现有价格无法支持光伏电力实现平价。
今年至今的装机数据,其实已经很能说明问题。按理说,在对于行业如此史无前例良好的宏观基本面背景下,光伏装机市场理应实现爆发式发展,可现在看来,能否与去年持平都还得两说。
虽然作为传统装机旺季,近期开工的项目也的确不少,特别是一批大基地项目集中开工看起来很是热闹。但从一些业主传出的信息来看,实际情况可能并不乐观,据说不少项目都是搞个开工仪式先随便装几兆瓦然后坐等组件降价。
或许,对于光伏制造端来说,当下面临的是唯二选择,要么主动降价迎合市场并进一步激发需求,要么继续傲娇着现有价格坐等市场妥协。
责任编辑: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