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光伏产业具备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凭借不断壮大的的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使得光伏产品成为极具竞争力的出口产品。在近日召开的光伏行业2021年上半年发展回顾与下半年形势发展研讨会上发布的情况显示,光伏产业各个环节的提质扩产为扩大出口奠定了基础。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最新发布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光伏行业制造端各环节产能大幅提升,其中多晶硅产量23.8万吨,同比增加16.1%,产品质量逐渐可以满足N型硅片需求;硅片产量105GW,同比增加40%,大尺寸硅片市场占比逐步提升;电池片产量92.4GW,同比增加56.6%,N型电池推进速度加快,企业纷纷开始布局产量线;组件产量80.2GW,同比增加50.5%,组件最高功率进一步提升达到600W至700W。1至5月光伏产品出口额约98.6亿美元,同比增长35.6%,其中组件出口量36.9GW,同比增长35.1%。
光伏产业各个环节的提质扩产为扩大出口奠定了基础。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告诉记者,预计组件上半年出口量可达到44 GW至46GW。光伏产品月度出口量相对稳步增长,未出现往年明显淡旺季现象。欧洲、日本、澳大利亚等传统市场保持旺盛需求,巴基斯坦、希腊等新兴市场需求大幅增加,今年有望成为历史上第三个出口额超过200亿美元的年份。
更加可喜的是,光伏产品不仅出口旺盛,国内新增装机数量也迅速提高,光伏产品的技术进步稳扎稳打,呈现出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态势。
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我国光伏发电装机14.1GW,同比增长22.6%,其中分布式新增装机同比增长97.5%;集中式新增装机同比下降24.2%;户用装机容量超5861MW,同比增长280%,户用新增装机首超集中式,占比42%,成为新增装机主要来源。
王勃华分析,由于政策大力支持,从今年1月份开始每月户用装机容量都较去年同期成倍增长,补贴规模达5亿元,补贴强度0.03元/kWh。尤其山东、河北、河南户用新增装机量最大,合计超过全国户用光伏新增装机的80%。
国内装机量的上升也加速了技术进步。王勃华介绍,自2014年起,光伏电池实验室转换效率35次打破世界纪录,其中2021年上半年就有7次,这是我国保持光伏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动力。
王勃华介绍,较2020年相比2021年全球最低中标电价降幅超过20%,在技术进步的驱动下,光伏已经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电力产品,且优势还在不断扩大。今年6月,我国甘孜光伏最低中标电价约2.3美分/kWh。我国光伏产品保持了价格优势。
当前各国竭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经济正在复苏。在这一过程中,以绿色发展引领经济复苏逐步成为国际共识。疫情之下,实现绿色转型被视作拉动经济持续复苏的新增长点。王勃华认为,未来全球会加重低碳、清洁能源方面的投资比重,会非常有利于可再生能源发展,有利于光伏产业发展。
然而我国光伏产品的出口形势却很复杂。王勃华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是我国重要光伏产品出口目的国在今年对光伏产品推出了更严格的政策。欧洲占我国光伏产品出口的较大份额,为应对气候变化,其减排目标从40%提高到55%。就在今年7月,欧盟公布了包括16个立法草案的一揽子气候措施提案,其中包含2023年可能开始执行的碳关税政策。这会增加我国光伏产品的出口成本。印度在今年将逆变器关税由5%调整至20%,太阳能灯关税由5%调整至15%。到2022年对光伏电池、组件关税分别调整至25%和40%,2022年4月起生效。
另外,2021年上半年供应链价格持续高位。硅料价格上涨,成本贯穿全产业链。芯片、胶膜粒子、背板树脂、铜铝等相关商品涨价带来进一步压力。组件企业一方面承受上游价格带来的成本压力,一方面要考虑下游的价格接受度,开工率出现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