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2日,“光伏行业2021年上半年发展回顾与下半年形势展望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在主题演讲中表示:
今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历史节点,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平价上网的开局之年,意义重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双碳”目标、光伏登上建党100周年邮票,充分肯定光伏在脱贫攻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对行业有明显鼓舞作用。
从制造端看,上半年多晶硅产量23.8万吨,同比增长16.1%;硅片产量105GW,同比增长40.0%;电池片产量92.4GW,同比增长56.6%;组件产量80.2GW,同比增长50.5%。
硅片、电池、组件环节增长率较高,一个重要原因是去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开工率较低,基数偏低,而多晶硅生产的刚性较强,基数较高。
当前,多晶硅领域新进入企业较多,包括青海丽豪、新疆晶诺、宝丰银川、江苏润阳等,体量较大,产能规划最高达30万吨。同时,多晶硅质量逐步提高,很多产品已逐步满足N型规范的要求。
硅片方面,大尺寸硅片也在积极推进薄片化,市场占比快速提升。根据行业协会统计,182、210两种尺寸占比合计达到25%,比去年提升20个百分点,进展较快。
电池方面,平均转换效率快速提升,PERC单晶从去年底的22.8%提升至23%,领先企业最高达23.3%。同时,N型电池推进速度加快,TOPCON、异质结均有企业布局GW级产能。
组件方面,随着大尺寸组件推广,功率快速提升,最高功率已从600W提升至700W。
出口方面,1-5月,光伏产品出口额约98.6亿美元,同比增长35.6%,很可能成为第三个年出口额超200亿美元的年份。2017年出口额220亿美元,其中组件约16GW,而今年1-5月组件出口就达到36.9GW,上半年预计可达44-46GW,反映出组件价格快速下降,但数量增长迅速的特点。
从今年上半年看,月度出口量较为平稳,没有过去年初下降的特点,原因或许与疫情发展有关。
出口方向看,欧洲、日本、澳大利亚等传统市场保持旺盛需求,印度、巴西、智利等发展中国家疫情后开始发力,反映了海外市场整体复苏的特点。此外,新兴市场不断展现,甚至进入前十市场名单,集中度降低,更加分散,国际市场呈现此起彼伏、东方不亮西方亮的特点。
上半年光伏发电新增装机14.1GW,同比增长22.6%,装机规模不高,但行业不必悲观,因为光伏行业总有奇迹发生,去年四季度装机占全年60%,主要集中在12月,这是超出许多人预期的。
今年上半年情况较特殊,集中式电站装机下降24.2%,而分布式光伏装机增长近一倍,户用极为亮眼,占总体比重42%,成为新增装机的主体,这是比较罕见的。同时注意到,户用光伏市场集中度较高,山东、河北、河南占全国80%,其中山东占比最高,也说明其他地区户用市场潜力巨大。
技术方面,自2014年起,光伏电池实验室转换效率35次打破世界纪录,其中2021年有7次。希望这种趋势能够延续下去,这才是光伏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
在技术进步的驱动下,光伏已经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电力产品,且优势还在不断突出。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2021年世界GDP增速将达到5.5%,意味着全球经济的全面复苏。同时注意,本次复苏主要体现为绿色复苏,已成为全球共识。未来,全球要加重低碳和发展清洁能源的色彩,这方面的投资、比重会提升,非常有利于可再生能源发展、有利于光伏产业发展。
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明显,给出口带来一定影响,稍不小心就会给行业带来损失。
同时,部分港口装卸力量不足,配套设施跟不上,集装箱利用率低,价格上涨,可能对产品成本、价格、海运周期造成影响。
外贸形势严峻复杂,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欧盟应对气候变化的步伐在加快,减排目标从40%提高到55%,关税也在提高,造成一定影响。同时,美国称新疆存在“强迫劳动”,给光伏产业制造障碍。由于海外市场占比较高,给我们带来的影响相对较大。
供应链价格、特别是硅料价格保持高位运行,会影响整个产业链。同时,大宗商品价格和国际形势都可能对光伏行业造成影响。组件企业一方面承受上游价格带来的成本压力,一方面要考虑下游的价格接受度,开工率出现下降。
政策环境方面,非常清晰,引导性很强。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引导下,我们已经摆脱补贴依赖,进入市场化、高质量发展阶段,边界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各行各业对光伏的态度都有所改变。
在这样的条件下,应该提出新的发展政策来引导行业发展。在规模管理文件方面,引入了消纳责任权重的引导机制,引入了并网多元保障的机制,也引入了保障性并网的竞争配置的机制。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已经形成全球性的共识,而且都是在国家层面、地区组织层面的共识。除了前面提到的欧盟,日本也在加速形成相关措施;拜登上台后,美国重返《巴黎协定》;全球已经有130多个国家提出零碳、碳中和时间表。全球能源转型的方向就是清洁能源、低碳发展。
国际能源署(IEA)和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可再生能源发展预期,一致认为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将达90%。考虑到2018年这一数据还只有25%,增长空间很大,且风电、光伏将成为其中主力。
根据相关预测,到2050年,全球光伏装机可能超过14000GW,而到去年底只有756GW,平均每年需要增长400GW,长期发展势头良好。
对于2021年全球市场新增装机规模,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维持原来的判断,150-170GW,到2025年可达270-330GW。
中国市场占全球1/3,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测“十四五”年均增长70-90GW,预计今年全年新增55-65GW。由于上半年只有14GW,希望下半年能够好转。我们认为户用光伏会延续上半年快速发展的态势,可能再创新高,超过去年的10GW。
在整县推进政策的支持下,下半年分布式市场将迎来高速发展,也与产业链价格走势密切相关。目前分布式的市场环境有所改善,部分之前不具备开发条件的项目也变得可以开发,整体看会有较好发展。
整县推进的响应度较高,央企、民企密切合作,此外,光伏+也值得关注。
据统计,2020年以来“两个一体化”项目签约超100GW,其中2021年签约超62GW。
考虑到光伏发电有间歇性特征,对电网有一定冲击。随着渗透率不断提高,问题逐渐显现,调控成为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新能源+储能是一个解决手段,全国十几个省份发布了相关政策,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发展方向。
从去年开始,光伏行业的金融环境有很大程度改善,国务院、五部委分别发文支持,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也作出表态。在这样的背景下,“融资难”、“融资贵”等情况明显减少,“碳中和”绿色债券、补贴确权贷,都是积极信号。
目前光伏上市公司已经超过80家,市值超2万亿,未来金融领域对绿色能源的发展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在转型方面,智能化是最值得关注的方向,可以提升生产效率和良率,降低生产成本,跟踪生产数据,也有利于智能运维。这一方向得到了工信部等部门的肯定和支持。
企业运作方面,联合投资的“竞合”模式开始流行。特别是今年以来,企业扩张速度快、规模大,引起各方关注。但与10年前相比,还是有所差别的。当时有一些企业失败,主要是内行外行一起上,现在则是由龙头企业主导,采用投资参股等方式进行,这也是一种重要趋势。
另一个趋势是国际化。我国光伏企业致力于推动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已经有多家企业加入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反映了相关企业立意高远。
目前许多企业宣布自己的碳达峰、碳中和计划,包括许多跨界、跨国企业,例如顺丰、京东、大众汽车等。这些企业的进入可以增加光伏企业与大企业合作的机会,但不可避免的带来一些竞争。我们欢迎这些企业进入,也希望原有企业能成为百年老店,稳定经营。
责任编辑:大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