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多个地区的能源主管部门发布相应政策,将新能源发电配套储能作为当地新能源优先开发的重要条件。
光伏配储能是一件好事,但业内普遍认为现在就要求“强配”储能未免为时过早,一方面,储能的定位还比较模糊,盈利模式并不清晰,另一方面,光伏产业为了实现“平价上网”早已倾其所有,如果光伏储能电站不能找到新的盈利增长点,电站业主自然不愿意承担这部分的额外成本。
对此,科华恒盛新能源事业部总工程师曹建先生,有一番独到见解。
不是强配储能,而是市场初级阶段的表现形式
曹建认为,这不是强配储能,而是目前光伏储能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电网、投资、产业之间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系统规则,成本价值上也没有达到一个有效的结合。曹建认为三者的磨合将会在三年,甚至1-2年之内达到一个平衡点,即光伏储能实现收益,电网调度基本顺畅,实现业内所说的光储平价。
站在整个电力系统的角度,光伏配储能其实是一种必然,电站业主的诉求是尽可能多的将发出来的电力送上电网,而电网关心的是电站能否提供稳定的能源供应,能否实现电力调度的需求,光伏要想替代火电成为常规能源,必须拥抱储能。
根据中电联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9年底,全国新能源装机并网容量4.1亿千瓦,占电源总装机20.3%,由于风光的间歇性,系统调控的复杂程度呈指数级上升,调节能力也跟着频频告急,光伏在这场大戏中的位置都已经走到重要配角了,未来甚至还要唱主角,必然不能再按龙套的演技去要求。
因此,今年以来储能成为了行业的热词,国家层面政策频发,一月之内连续三道文件鼓励并推动储能的发展,地方层面力度更甚,内蒙、青海、新疆、湖南、湖北、吉林、辽宁、河南、山东、山西、江西、安徽均明确出台相关政策,目前已有十多家发电集团共发布30余项光伏储能、风电储能或风光储项目招标询价,涉及储能规模超过370MW。
光伏储能难在集成,储能技术不等于电池技术
事实上,光伏储能尚处于初级阶段,有清晰盈利场景的市场不多,仅在海岛、高原等无电或弱电网地区市场积极性较高。而在大电网地区,如何参与调峰调频的电力辅助服务等情况,目前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规则,需要等待电力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并且自身的经济和市场价值与电网的实际要求必须匹配,因此如何平衡光储配比至关重要。
此外,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的用电比例各不相同,电网配置的具体需求也不相同,比如山西多煤,四川多水,这也就导致了十余个省份配储能的文件从技术方案路径和解决问题的目标导向都不一样,对于储能的技术性能要求、容量配比和规模来说都有明显差异,这对集成能力将会是极大的考验。
对于电站业主而言,光伏储能的项目集成难度比单纯的光伏电站在集成难度上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这种集成绝不是简单的拼接,如果盲目追求价格或选择简单的集成方案不但会增加安全隐患,对电网也无法做到适配,直至寿命到期后彻底沦为一个摆设。
曹建特意强调,储能技术不等于电池技术,不同的项目有不同的方案,与底层设备的适配同样至关重要,相较于传统的电站经济性调度模式而言,光储发电系统在进行调度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到储能电站内部电池、变流器的有效管理问题,这样才能提高整个光储电站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因此,如何进行光储融合,选择匹配自身项目的解决方案将是未来光储时代业主的核心诉求,不同的解决方案对项目未来的收益将会有巨大的不同。
而随着光伏能源走向常规能源,光伏与储能必然是秤不离砣的关系。光伏系统和储能系统会成为一套整体,应该是光伏储能,而不是光伏+储能。
底层电力电子设备决定集成差异
曹建认为,集成不是简单的积木式的叠加,因此不同的集成商做出的解决方案差异可能会非常大。在未来,优秀的集成方案在技术难度上很有可能会比产品开发的难度还要更大,这其中的差异很大程度就在于底层设备的差异。
目前智能化技术、物联网技术、数据算法技术与光伏储能电站的融合已经是一种必然,但是任何的数据技术都需要一个基本的底层支撑,需要电力电子设备与电站进行适配并精准地采集到应用的数据,先进的数据算法如果不能建立在有效的信息采集上,一切都只是空中楼阁,而有效的信息采集来自于对电力电子设备各个环节深度和细节的理解。
而这正是科华恒盛的核心竞争能力所在。在电力电子设备领域,科华恒盛拥有三十二年的丰厚积累,在新能源领域,科华恒盛始终坚持做行业内核心智慧电能的参与者,将智能化技术植入到底层的电力电能设备之中,推动产业的基本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相融合。
可以看到,截至目前,科华恒盛光伏业务在大型地面电站、分布式电站、领跑者应用、平价上网均有成熟应用;储能微网领域,科华恒盛储能装机量超过600MW,在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微网等储能领域项目经验丰富。仅在今年5月以来,相继中标安徽璧辉新能源灵璧县灵南风电储能电站项目、浙江渔光互补光储项目、上海申能储能联合调频项目、西藏地区光伏储能项目等。
曹建表示,传统的储能应用毫无疑问依然是科华的拳头产品之一,但对于光伏储能,科华的目标是从系统的角度来打造核心竞争力,并坚持场景化设计,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设计不同的解决方案,始终坚持给客户最合适的。
一招鲜吃遍天的时代早就已经过去了,一个项目可以有很多种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但最合适的只有一个;一款优秀的产品可以通用于多个场景,但最适合的场景同样也只有一个,科华的目标便是通过经验的积累和技术的进步,在客户的场景中找到那个最合适的产品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