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央企的大宗组件集采已于八月下旬基本完成,但由于前期组件价格一涨再涨,与此前测算参考价格已不可同日而语,据消息人士透露,央企将在9月底进行集采项目的重新议价,涉及项目规模达到18GW之巨。
显而易见,引发此次博弈的核心就在于组件价格的拉锯。
回顾一下2020前三季度多晶硅、硅片、电池片价格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SOLARZOOM新能源智库)
从SOLARZOOM新能源智库组件价格跟踪数据上看,受到疫情影响,从第二季度起,电池片领跌,光伏硅料、电池片价格随之一路下跌,在此情况下,组件商为稳需求价格也一降再降。四月起,光伏辅料辅材如铝、银、胶膜、玻璃价格等大宗商品价格也一路走低,在供应链上游价格下降和刺激需求的背景下,组件价格触及谷底。
自五月起,铝、银、POE胶膜、光伏玻璃等大宗商品价格相继因短缺而涨价,叠加七月间新疆硅料厂突发事故的影响,在硅料价格触底反弹的强劲拉动以及国内需求的支撑下,硅片、电池片价格回涨,组件价格开始有所回升。
但相比疫情未爆发时的组件价格和去年同期的组件价格,当前组件最高点时的价格与之相比仍有不同程度的下滑。根据SLARZOOM的数据,相比疫情尚未爆发时(2020年1月)的价格,8月硅料价格上涨25%,硅片价格下跌3.3%,电池片价格下跌3.2%,组件价格下跌4.45%,相比2019年8月的产业链价格,硅料价格上涨19.4%,硅片价格下跌3.3%,电池片价格下跌3.3%,而组件价格同比下跌16.25%。
参照PVinfolink数据:与今年1月相比,硅料价格上涨23.29%,硅片价格下跌7.85%,电池价格上涨4.62%,组件价格下跌7.06%;与去年8月相比,硅料上涨20%,硅片下跌12%,电池上涨2%,组件下跌18%。
从上述两组价格跟踪数据可以看出,当前的组件价格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约16~18%,相比年初价格下降了4.5~7%。
按照⾏业合理的技术降本路径,组件价格从年初的1.7 元降⾄ 1.4 元需要 2 年的时间。但在疫情影响之下,组件价格在仅仅半年的时间内就下跌到最低1.4元,事实上,已经透支了未来两年的降价幅度。
回到央企集采重新议价的话题上,竞价项目开展之时,正是各环节跌价最猛之时。据了解,大部分业主的项目测算都是按照7月中旬组件价格跌破1.4元时的价格测算的收益率,目前组件价格回升,在行业低点上测算的收益率已然偏离实际情况。根据目前产业链价格,组件厂商生产成本增长,难以按1.6元/瓦左右价格持续供货,组件商供货困难,业主难以在限期内并网,重新议价是各方的无奈之举。
涨价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一些IRR算的很紧的边缘项目的进展,但对海外项目的影响不大,因为海外项目一般都会提前两到三个季度下单,已提前锁定好价格,同时属于刚性需求,故海外市场订单仍旧饱满。相对而言国内项目的推迟,除一部分组件涨价的原因外,更大一部分原因出于近期组件供应不足所致。
至于未来组件价格是否持续上涨,则主要取决于硅料的供应是否充足。多晶硅受制于其化工生产模式,产能弹性小,产量变化缓慢,在市场需求发生较大变化的阶段,容易出现阶段性供需不平衡的现象。今年上半年,硅料市场需求较差,市场供应就相对过剩,而下半年受到多晶硅企业事故影响,短时间内硅料市场供需反转,因而价格波动明显。预计到2021年上半年,硅料厂商新产能释放,组件价格也会随之慢慢稳定下降。与此同时,银浆、玻璃、胶膜等辅料辅材的短缺局面随着扩产改善,也会在2020年第四季度到2021年第一季度回归合理价格。
通过技术进步促进光伏度电成本的持续降低,既有利于市场需求增长,清洁能源更具有竞争优势,与此同时,行业也能获得合理的利润和回报,产业发展进入良性循环。但在行业实际发展过程中,会有诸多不可控因素扰动行业发展的走向,此时则需要借助涨价、降价等自我调节方式建立新的平衡,长远来看,光伏组件恢复合理价格,亦有助于光伏产业链的长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