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语:2020年底,亿利洁能(600277)在库布其沙漠因治沙而建的地面连片生态光伏发电站规模将达910MWp,刷新亚洲记录。同时,其通过搭建“板上发电、板间养殖,板下种植”立体循环生态系统,获取土地修复、产业导入运营以及土地增值等三重收益的商业模式,也将伴随亿利生态在黄河流域开展生态治理和导入绿色产业中得以快速复制。
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开车120余公里,即来到了中国第七大沙漠库布其沙漠腹地。这里建设了亚洲最大的地面连片立体循环生态光伏发电站。
一排排光伏板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犹如蓝色的海洋。挑高近3米的光伏支架形成“棚”状,板下地面大多已被苜蓿、甘草等地被植物所覆盖。板间,还不时跑动着鸡鸭等家禽。这种复合生态与循环经济的立体光伏发电模式,不但获取了清洁能源,而且还通过植物性改良土壤,根据载畜量散养家禽的方式,形成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加速了治沙改土的进程。
电站负责人田俊廷介绍,这是中国第一座因治沙而批建的光伏发电站。电站总体规划1GWp,已建成并网710MWp,在建200 MWp。项目全部建成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44万吨,减排CO2约116.1万吨、SO2约3.9万吨、氮氧化物(NOX)约1.9万吨、粉尘约34.7万吨。“光伏板遮光挡风,减少了土壤水分蒸发,有效降低了风速。在板下、板间种植甘草类植物,具有生物固氮作用,可以使得土壤肥力逐年增加,光伏项目寿命期结束后,土地也由荒沙变为良田。”
从生态财富到商业价值
中国是全球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也是全球防治荒漠化成效最显著的国家。历经40年的努力,中国荒漠化和沙化面积“双缩减”、荒漠化和沙化程度“双减轻”、沙区植被状况和固碳能力“双提高”、区域风蚀状况和风沙天气“双下降”,提前实现了联合国提出的到2030年全球土地退化零增长目标。
库布其沙漠生态治理就是最好的例证。这里不仅建设了全国首个民企实施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而且,库布其治沙还入选中共中央组织部组织编写的《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攻坚克难案例》。其实施主体就是被联合国认定的全球治沙领导者亿利集团。
在30年的沙漠治理中,亿利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凭借多年积累的种质资源以及土壤、气候、水环境等生态大数据,历经被动治沙、主动治沙和商业化治沙。如今,已经成功治理沙漠910多万亩,极大地改善了生态环境,丰富了生物多样性。在生态治理成果的基础上,亿利利用当地自然资源禀赋,发展一二三产业,取得了不错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联合国有关机构曾评估其生态财富价值达5000亿元。
亿利通过生态环境治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还通过构建生态产业服务模式,实现了“人与经济和谐共进”,将生态财富转变为“真金白银”的商业价值。因治沙而批建的库布其生态光伏项目就是典型案例。
光伏电站不仅将太阳能转化成清洁能源,还要对所占用地实施生态修复。为此,亿利通过引进国有大型电力公司,共同组建库布其生态能源公司,联手打造“板上发电,板间养殖,板下种植”立体循环发电系统。其中,亿利洁能获得电站运营、投资分红收入;亿利生态公司获取沙地整治与修复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土地修复收益和土地增值收益。
光伏发电站的投建还带动周边农牧民实现了脱贫致富。一是电站建设用地为租用当地农牧民未利用荒沙地,实现了农牧民增收。二是通过“公司+农户”、“农户总承包”等扶贫产业化合作机制,让经过培训的农牧民参与到电站运营之中,实现“因地制宜、精准扶贫”。据了解,项目建设运营周期内还将帮扶贫困户800余户,创造就业机会1000余个,增加农牧民收入1900余万元。
近期,记者走访京张奥运沿线,参观了由亿利承建的240兆瓦奥运生态光伏走廊。沿途原有的荒山、破损山体,经过生态修复后,在灌木植被上面铺设高效能光伏板,所产生的电力不仅可以直接为冬奥会场馆和周边地区提供电力,更让世界看到中国在发展清洁能源的同时更加注重生态环境建设。成为冬奥会的一张靓丽的生态名片。
2020年伊始,国家大力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求沿线各省市都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开展绿色产业导入。
此举,对于亿利而言无疑是重大利好。4年前,亿利就已经在西藏、青海、甘肃、宁夏、河北等太阳能富集地区相继开展生态治理业务,为导入绿色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届时,亿利生态光伏产业能发展到何种规模,又将创新出哪些模式,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