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之路上青海一直在孜孜以求地探索。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确立“一优两高”发展战略,将清洁能源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四张牌”之一,举全省之力建设清洁能源“双示范”省。
今天的青海,发展清洁能源已经成为我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绿色翅膀”。
如今,新能源产业异军突起,从2017年开始,我省连续三年开展了“绿电7日”“绿电9日”“绿电15日”100%清洁能源供电实践。在“绿电”期间,全省范围内,无论民用电,还是企业用电、市政亮化等,全以水、风、光等清洁能源供电,实现用电零排放,连续改写了全清洁能源供电的世界纪录。
生态大省肩负起“国家使命”
青海省不仅水电资源丰富,太阳能资源也得天独厚,是发展新能源产业理想之地,也是中国重要的区域能源接续基地。如何利用好资源禀赋优势,拉动清洁能源的生产和消费,是摆在青海面前的重大课题。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时,作出了“使青海成为国家重要的新型能源产业基地”的重要指示,为青海新能源产业发展勾画了蓝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风光天上来,电从空中走”这已不再是憧憬和幻想。坐拥丰富的自然资源,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确立“一优两高”发展战略,将清洁能源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四张牌”之一,举全省之力建设清洁能源“双示范”省。
目前,我省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发电量占比、消纳占比居全国前列,清洁电力外送超过100亿千瓦时,创下连续360小时100%清洁电力供应新的世界纪录,核准开工建设全球第一条远距离(青海至河南)输送新能源的特高压直流工程,能源发展成果丰硕。
打造清洁能源发展亮丽名片
今年青洽会前夕,一场以“能源革命、清洁示范、美好未来”为主题的清洁能源发展国际高峰论坛在西宁举行。论坛上,我省发布的《青海能源发展报告(2018)》令人惊喜。去年,青海拿下两个“全国第一”,外送清洁电量超过100亿千瓦时,首次实现电力净输出。
截至2018年底,我省可再生能源装机、发电量居全国前列;新能源装机达到1229万千瓦,居全国第一。
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境内的塔拉滩上,一排排浅蓝色的太阳能电池板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绵延几十公里,一座座输电铁塔架起的电线纵横交错,一直延伸到远处的天际线……
这里是青海省打造的两个千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基地之一。据介绍,目前这个基地已累计完成投资450亿元,建成集中并网光伏发电装机容量449.5万千瓦。
作为黄河、长江、澜沧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肩负着守护“中华水塔”生态安全的重任,在“生态保护优先”的新发展理念下,想尽一切办法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
青海,一直在孜孜以求地探索。而新能源产业的异军突起,无疑提供了一条既符合国家战略、又切合当地实际的绿色发展之路。
清洁能源让青海更“风光”
针对清洁能源“消纳难”“外送难”“调峰难”,我省积极组织新能源发电企业与大用户直接交易,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同时持续开拓省外电力市场,去年外送清洁电力100亿千瓦时,首次实现电力净输出。全年弃光弃风率均低于5%,新能源消纳水平全国领先。世界首条全部输送清洁电力的青海海南至河南驻马店外送通道明年将正式投用,青海海西至华东±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外送通道即将开工建设。
清洁能源的快速成长,不仅促进了青海产业发展的转型升级,有效拉动了清洁能源产业链发展和完善,而且推动当地在清洁能源产业和应用技术领域实现了从“洼地”向“高地”的转变。
省工信厅负责人介绍,通过以下游电站带动上游产业发展,青海省光伏制造业已基本形成了“以硅为主、多元发展、集中布局”的产业格局,形成了多晶硅—单晶硅—切片—太阳能电池—电池组件完整的光伏制造产业链,光伏制造企业产值规模已经超过100亿元。
国内首个新能源大数据平台在青海建立,世界上首条专为输送清洁能源而建的特高压输电线路开工建设,青海新能源产业依然在不断探索中前进;推进三江源地区清洁取暖,实现光伏扶贫项目在贫困村全覆盖,能源惠民极大地改善了民生福祉;借力新能源大力发展锂电、盐湖循环经济等节能环保、清洁生产产业,探索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之路……
不得不说,清洁能源让青海“风光无限”。
责任编辑:肖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