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关于“新技术、新趋势、新未来:迈向光伏平价上网时代”的主题沙龙活动在北京举办,智汇光伏创始人王淑娟在沙龙上分享了其对光伏产业未来的一些看法,做了《光伏行业,降本永远在路上》的演讲。
1、清洁化利用的煤炭是清洁能源吗?
今年以来,关于“清洁化的煤电就是清洁能源”的说法特别多,这些企业大咖、行业专家、院士们为什么这么说呢?我觉得如果说煤电是清洁能源,“十四五”期间就可以接着大力发展了。这些院士们老先生们,一般都是研究传统能源几十年了,代表的都是传统能源企业。新能源大概是2010年以后才发展起来的,新能源企业缺乏话语权,所以我们有责任告诉大家,风电和光伏这种可再生能源才是最清洁的能源。
另外,我认为煤电不是清洁能源。首先,在生产环节,煤炭的开采、运输会产生煤粉尘、瓦斯等大量污染物;在消费环节,会产生温室气体和氮氧化物。其次,现在煤炭只有一半是用在大型超超临界发电厂的,还有近一半的量是用在散煤,散煤是不能实现清洁化的,他们所说的清洁能源只是指利用特殊的超超临界清洁煤的情况下。
我国生态环境部的文献《实施超低排放面临的问题及政策建议》中提到,煤炭因超低排放改造导致的“系统能耗”会增加约1950万吨碳排;为提高脱硫效率而增加的石灰石消耗会增加180万吨碳排;为提高脱硝效率增加的液氨消耗增加250万吨碳排,所以煤电再清洁还是要排放二氧化碳。在污染环境的情况下,国家还给超低排放的企业1分钱到0.5分钱的补贴,我们去年火电厂的发电量是4.9万亿度电,大概需要250亿到490亿的补贴。对比风电和光伏补贴,这些传统能源的补贴价值在哪里?欧洲的西班牙、法国、英国都在关停煤电,德国也宣布将最迟于2038年彻底放弃煤电,别人在关停,而我们还在发展。
2、风电、光伏导致了火电亏损?
有观点认为,煤电大面积亏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煤电企业帮新能源调峰。这是真的吗?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一个问题,那就是谁拥有优先发电权?之前的电改9号文里已经明确,新能源有优先发电权。有人说火电的发电量被新能源压缩了30%,实际上最大的问题是煤电太多,终端用户不需要那么多煤电。
我举个例子,现在全国煤电的发电时数是4000多个小时,但它们的设计时数是5500小时。全部的光伏与风电加起来不到10%的电量,即便风电、光伏全部退出,火电增加的电量还不到10%。所以,即便新能源全面退出,火电该亏损还是要亏损。这种情况下,有人还说为了解决煤电问题,要继续上煤电,这其实挺荒谬的。
3、2025年,光伏系统成本能到多少?
如果光伏电价便宜到1毛钱,我相信所有的社会资源都会涌入光伏行业。那么如何降低电价?一个是要降低初始投资,另一个要提高发电量。
“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光伏系统成本都下降了58%,预计“十三五”期间,光伏系统成本将再降58%。如果“十四五”期间,光伏的系统成本能下降50%,达到1.元/W,那时候光伏电价将降到1毛钱,光伏企业也将不再惧怕火电的打压。
在协鑫、隆基等企业的推动下,硅料、硅片、硅棒的成本大幅降低,技术的创新也促使这些企业迅速发展为行业龙头,所以未来谁能通过自己的技术变革将行业的系统成本降低到1块5以下,谁就是“十四五”的龙头企业。
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非系统成本,比如融资成本、税收政策、土地成本、接网成本等。非系统成本的降低,对于光伏降本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4、未来,光伏系统成本如何降低?
硅料环节,现在企业把硅料厂都开在内蒙、新疆这种有坑口电站或者云南、四川这种水电资源特别丰富的地方,都在往电价最便宜的地区转移产能,通过降电价来实现硅料成本的下降。
硅片环节,包括隆基、中环、晶科,大家都在做大硅片,通过大尺寸来摊低费用。电池片环节,大家都在追求更高的效率。PERC已经非常流行了,双面、MWT等都是我们提高效率的方式。组件环节,大家运用更高效率的封装技术像叠瓦、拼片、板块互联、无缝焊接等技术来降低成本。
硅片环节在做的大硅片,我也做了一个比较:现在最主流的是M2-156.75的硅片,晶科在推G1-158.75的方片,隆基在推M6-166的硅片,中环在推M12-210。以现在主流的156.75为基准,158.75能提高3%的面积,166能提高12%,210可以提高80%。
但是有个问题,158和166跟现有设备都是兼容的,在现有设备不变或者稍加改变的情况下,我们就能提高3%或12%的产量。虽然硅料用量增加,但非硅成本(设备的折旧、人工等费用)会被摊低成原来的0.97倍、0.88倍。由于电池片、组件环节都能兼容,后期环节的产能也都会增加。M6与M2相比组件功率提高了12.21%,但封装成本并未成比例增加,反而下降了4分5。理论上说M12具备很好的降本效果,但是它与现有设备均不兼容,需要新设备,目前看实现难度大。
总之,高效化,一定是未来降本的主要方向。毫无疑问,未来胜出的一定是让系统成本最低的技术!光伏行业一直是“不断的技术变革驱动成本持续降低”的行业,谁能推出革命性的新技术,谁就将获得丰厚的奖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