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光伏产业进入新的整合期,产业链核心环节的集中度必将越来越高。此前分析75家中国光伏上市企业财报,发现光伏产业“寡头效应”愈加明显,比如前十名光伏上市企业净利润合计占75家企业整体比重高达104.24%;净融资现金流合计占整体比重达179.50%;对外净投资规模合计占整体比重为64.04%;经营现金流合计占整体比重为66.15%;前十名对应订单规模合计为占整体比重达66.15%。
企业排名不分先后
1、协鑫集团
成立29年的协鑫集团正面临战略转型与升级的关键新时期。协鑫集团下辖保利协鑫能源、协鑫新能源和协鑫集成三家光伏上市企业,过去的一年多里,其在业务架构、高效产能布局、战略性新业务布局、拓展融资渠道等诸多方面,均有大手笔。
1. 协鑫的光伏电站总装机容量已位列全球第二,形成了全球光伏行业拥有知识产权多、更为完善的一体化产业链。
2. 2019年的保利协鑫,携“鑫单晶”、直拉单晶、黑硅协同进击。保利协鑫2020年一季度铸锭单晶、直拉单晶产能将分别达到15吉瓦、8吉瓦,和多晶黑硅产品构成“三足鼎立”布局。在未来产品布局中,具备性价比优势的高效多晶产品仍然占据30%左右的市场。分析师预计,在光伏行业,未来多晶黑硅、铸锭单晶、直拉单晶将三分天下。
“鑫单晶”硅片如今每月实际产能达3000万片,销量逐月递增50%,且以强劲势头挺进。目前鑫单晶的不少下游客户已投入百万片级量产;多家厂商在鑫单晶的试用、使用上反馈俱佳,订单供不应求。目前公司70%以上订单来自海外,订单量已排到今年三季度,其中出货较好的组件品种是“鑫单晶”,基本做到满产满销。
3. 硅料方面,新疆多晶硅基地首期5万吨于2019年一季度达产,充分满足连续直拉单晶的用料需求,未来将完成进口替代。新疆、徐州的“双基地”格局巩固公司多晶硅料优势地位。4月17日晚消息:50亿投资基金落地,保利协鑫携手四川乐山再造全球领先高品质多晶硅基地,将快速推进首个6万吨多晶硅项目落地的相关前期工作。
2、晶科能源
2018年晶科以11.6GW的出货量和12.8%的市场份额,连续三年保持全球组件出货第一。去年,晶科能源总收入超过250亿元人民币(36.4亿美元),全年净利润超过4亿元人民币(5910万美元),同比增186.9%。凭借强大的全球化布局,晶科能源扩大了全球市场份额。
黑鹰光伏曾统计发现,自2007年以来,晶科能源仅在2012年出现亏损。晶科近年扩张的“凶猛”众所周知。创始人李仙德给这家企业的风格打下了鲜明的“烙印”。这位素来低调的企业家被视为光伏产业“最彪悍”的掌门人之一。面对愈发激烈的行业竞争,李仙德曾表示已不惧怕任何对手。如何解释晶科能源的凶猛?李仙德说“趋势比真相重要;未来比现在重要!”
十多年里,磕磕碰碰受的伤、烫的疤、长的茧,已磨出了晶科能源无奈的成熟。李仙德在近期《都挺好的》一文中说:这是给我自己的功课,也是给晶科管理团队的功课!2019年,晶科单晶产能占比接近80%,其中高效单晶占比约75%。高效单晶组件将在平价上网时代为客户带去更低的度电成本和更高的投资回报率。
3、阿特斯太阳能
阿特斯目前拥有1.2万名员工,组件产能直逼10GW。其已经在全球7个国家和地区,建设运营者着16家工厂,为全球150多个国家的2000多家客户,提供了3300万千瓦的太阳能光伏发电产品。阿特斯也是全球第一家量产双面多晶 PERC电池组件的制造商,全球最大的晶硅光伏电站开发商。
阿特斯光伏制造属于典型的倒三角型分布:组件产能达到8.7GW(2018年数据);电池产能6.25GW;接下来是硅片,产能5GW;最底下的硅锭产能为1.65GW。根据其扩产计划,2019年组件产能将超9GW,组件是重点。
2018年,阿特斯组件出货量6.4GW,全球市场份额7%。今年3月,黑鹰光伏采访阿特斯董事长瞿晓铧,其表示最敬佩马云和布隆伯格。这家企业为何能卓尔不同,并在全球保证自身的竞争地位?有行业人士分析包含六个方面:
1、其创始人是光伏技术专家,具备国际化背景和视野,在全球业务和技术方向的把握上有独特优势;2、企业文化整体偏欧美企业风格,很少有中国“土豪”企业的内耗,团队执行力很强;3、 企业风险控制能力特别强,因避开了国内地面电站补贴拖欠的风险而没有陷入泥潭;4. 阿特斯的技术创新和量产转换速度极快,从湿法黑硅、多晶perc到独有的LID/LeTID控制技术,让一般企业难以望其项背;5. 老板舍得与核心团队分享企业发展利益,所以企业高管团队相对非常稳定。6.在国际上征战多年的瞿晓铧,早已摸清了国际市场的需求和资本喜好。过去两年,阿特斯在全球与多个国际金融巨头实现深度合作,且合作方式别具一格,堪称融资大师。
4、隆基集团
最近几年,隆基股份强势崛起。
2019年5月20日,隆基股份市值达到870亿元。2018年隆基股份营收219.88亿元,同比增长34.38%;净利润25.58亿元;其全年单晶硅片对外出货34.83亿片,同比增长59%;电池组件全年出货达7.072吉瓦,同比增长50%。其中,单晶组件海外出货达1.962吉瓦,较去年同期增长了370%。不久前,黑鹰光伏曾专访隆基股份总裁李振国,其对清洁能源的发展、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保障,以及庞大产能的布局都充满信心。(后续黑鹰会有单篇报道)。
2018年,隆基在云南投建了10吉瓦硅棒和10吉瓦硅片项目(一期);分别在安徽滁州和宁夏银川投建了5吉瓦单晶组件项目和5吉瓦高效单晶电池项目。截至2018年底,隆基单晶硅棒/硅片产能分别达到28吉瓦。此外,安徽滁州5吉瓦组件工厂也于2019年3月投产。
第三方数据显示,隆基股份2018年全球单晶硅片产能占比超过40%。2018年隆基单晶硅片主动调降价格10次。隆基股计划2019年全年营收达到300亿元。到2019年底,单晶硅棒/硅片产能2019年底达到36吉瓦,单晶电池片产能2019年底达到10吉瓦,单晶组件产能2019年底达到16吉瓦。
5、晶澳太阳能
2018年晶澳太阳能组件出货量8.8GW,全球市场份额9.7%,居第二位。其2005年成立,2007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挂牌上市,业务覆盖硅片、电池、组件及光伏电站,产品遍布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
最近两年,除了业务层面的布局,晶澳太阳能“回A”进程备受关注。自去年7月完成美股私有化后,晶澳太阳能立即启动与A股上市公司天业通联(002459.SZ)的资产重组。按照重组预案,天业通联置出自有资产后,将以75亿估值购买晶澳太阳能的全部资产。交易完成后,晶澳太阳能创始人靳保芳将成为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
如今,光伏产业正进入新一轮洗牌期,对于晶澳太阳能来说,能否成功回归A股,不仅关乎企业真实价值,更将对晶澳未来产业布局及前景产生极为深远影响。晶澳太阳能的未来如何,黑鹰光伏将拭目以待。
6、天合光能
截至2018年底,天合光能组件累积发货量超过40吉瓦。2018年其组件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三,2016—2018年,其光伏组件占主营收入的比例从93%降至59.81%。截止去年底,公司全球项目累计并网近2吉瓦。2018年,天合光能实现收入250.54亿,公司境内、境外的收入分别为140.58亿和109.95亿。
最近两年,天合光能选择了两个战略性的业务布局:能源物联网和户用光伏。“天合光能要成为全球能源物联网的引领者”;“我们计划用五年的时间来实现天合光能的‘百万光伏屋顶计划’”。
和晶澳一样,天合光能在资本市场方面的动作也备受关注。其进程可能深远影响这家老牌光伏企业未来的发展空间。5月16日,天合光能向科创板提交了招股说明书。
据“能源一号”估算,“据此次申报稿的数据来测算,天合光能拟上科创板的估值为150亿左右(该数据尚未经天合方面核实求证,仅供参考)。”据公开消息,天合光能拟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不超过4.3945亿股,拟使用募集资金投入不超过30亿。动用募集资金较多的实体项目主要集中于铜川250兆瓦,电池组件项目,研发项目等;分别拟投入5.25亿、6.51亿和4.37亿。
7、通威股份
有资深媒体人士分析,十年来,光伏行业一路走来,基本上每两年涌现出一个明星企业,如果说2014、2015年是晶科,2016、2017年是隆基乐叶,那2018、2019年就是通威。
如今的通威已成为中国乃至全球光伏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核心参与者和主要推动力量。在上游高纯晶硅领域,通威已闯入全球第一军团;中游,2019年底,通威高效太阳能电池总产能将超过20GW,由此连续3年成为全球产能规模和出货量最大的太阳能电池企业,全球市场占有率有望达到15%;未来2——3年内,其高效电池片产能将超过30GW。而在产业链终端,通威首创“渔光一体”发展模式,各大项目已遍布全国各地。
黑鹰光伏曾仔细分析通威股份2018年财报,发现其包括营收、净利、总资产、对外投资、货币资金等六项核心经营数据均刷上市以来最高纪录。而从市值变化来看,通威股份稳健且快速的发展,如今受到了二级投资者的极大认可。去年531新政后,光伏全行业遇寒,几乎所有龙头企业市值缩水,通威股份市值也曾一度跌至195.67亿元(2018年10月18日),而截至5月15日,通威股份总市值达到643亿元,相比低谷时增加447.33亿元,涨幅228.61%;相比2019年1月1日市值增加了321.54亿元,增幅达100.02%。
8、中环股份
黑鹰光伏团队在过去的多篇文章中对中环股份的发展进行过多维度分析。作为全球单晶龙头之一,最近一年多时间,无论从技术研发、经营管理、对外合作、对外投资和产能扩张等方面,中环股份均在“提速”。
2007年初登A股之时,中环股份在光伏这个行当“名不见传”,甚至还称不上是一家正宗的光伏企业。我们发现,其实作为国企中环股份打法并不不墨守成规。其全产业链进击路线就“不走寻常路”,其光伏业务搭建全产业链的顺序为“单晶硅片-高效光伏电站-单晶电池片、组件”;近几年,中环股份连续抛出“GW级”投资方案,震撼业界。
2019年3月19日,中环股份抛出90亿元的扩产计划。其公告称,已经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签订合作意向书,共同投资90亿元用来建设“中环五期25GW单晶硅项目”,其中呼和浩特市政府所属国有企业投资8亿元,建成达产后中环股份单晶硅片总产能将超过50GW。
上述内蒙项目平均每GW初始投资仅为3.6亿元,大幅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低折旧叠加内蒙低电价,新产能生产成本将显著降低。项目建成后中环产业园单晶硅年产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高效太阳能用单晶硅生产基地。
2019年4月22日 , 中环股份披露财报,公司一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38.23亿元,同比上升36.4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88亿元,同比上升50.15%。
9、东方日升
作为A股光伏龙头企业之一,东方日升在全球范围内设立了上百家办事处/分公司并且建立起全球销售网络,如中国、德国、澳大利亚、墨西哥、印度、智利、贝宁等,旨在为全球提供绿色新能源。在快速的发展过程中,2011年到2017年,东方日升平均以50%的负债率稳步前行。
东方日升今年一季度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其不仅在三个月内成功签下多笔大单,更已跻身前十大组件出口企业的第三名。对于一系列大单的签署与重大项目的开工,东方日升总裁王洪对媒体表示,“进入一季度以来,我们在全球化布局方面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目前为止,东方日升的高效组件已经销往哈萨克斯坦、印度、尼泊尔、越南、白俄罗斯、乌克兰等全球各个国家,全球开发、交付的项目也累计数千个。”在组件出货量方面,东方日升以5.47%的出货占比位列前十大组件出口企业的第三名,且与第二名仅差0.73%。
10、正泰新能源
有人用“大象”来比喻正泰新能源,没有耸人听闻的布局和宣传,从来看不到“獠牙”,但他却一直在稳步的前进:他已是业内当之无愧的龙头企业之一,不仅在制造端,在下游应用市场,均拥有举足轻重的行业地位。
黑鹰光伏总结出这家企业的六大优势:先发优势、集成优势、全球化优势、相当的规模优势、成本优势,再加上上市公司其他业务带来的现金流和集团长期以来在金融系统的资信能力,综合优势极为明显。
而正泰新能源持久发展的源泉,还来源于整个正泰集团成立至今37年的发展文化和底蕴。而去年光伏531新政背景下,整个集团在全球市场的资源配比能力、国际化能力,无疑都能为企业下一步的发展提供积极的助力。而今正泰已在全球设立了北美、欧洲、亚太三大全球研发中心、五大国际营销区域、14家国际子公司、22个国际物流中心,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产品与服务。
与多数光伏企业从上游材料到下游组件、电站的垂直一体化发展模式不同,正泰新能源走的是一种横向一体化的发展模式,除了电站系统产品,如组件、逆变器等,另外在电站配套电气系统方面则依托母公司正泰集团,在技术和成本方面也具有明显的优势。所有的优势加在一起,正泰新能源的固定成本、发电成本都极具竞争力。
除了光伏业务,正泰新能源很早就开始积极布局其他业务,如热电联产生物质能、燃气三联供、储能、售电、多能互补,以及城市综合能源服务等业务的探索。此外,正泰新能源也在积极布局电改市场,目前已持有两张售电牌照,并在一些电改试点省份收购当地企业,准备好了开展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试点业务光伏行业整合。
11、阳光电源
以十年为周期,阳光电源成为老牌光伏企业中唯一一个持续多年都实现盈利的企业。
曹仁贤曾经向熟悉的媒体表示:“我们最直接的压力来源于客户的要求,而这显然是一个正向的压力。我相信,深刻理解行业,耐得住误解,熬得住寂寞,企业发展的核心始终是以产品创新来为自己造血,而不是靠冒进和过度传播。”
阳光电源几乎经历了中国光伏行业的所有波折,期间,阳光电源都凭借技术创新、品牌提升、客户的支持,以及金融机构的信任率先走出低谷。技术上的领先,财务的稳健,国际化的提早拓展,加之相关多元业务的布局,现在阳光电源更加具备应对行业波动的能力。曹仁贤表示:不管产品怎么变,阳光电源让人人享用清洁电力的使命不变。
2018年,阳光电源营业收入首次突破百亿,达到103.69亿元,同比增长16.69%。阳光电源在逆变器市场继续领跑,2018全球出货量16.7GW,同比增长1.2%,其中国内出货量11.9GW;国外出货量4.8GW,同比增长45.5%。截至2018年底,逆变设备全球累计发货超79GW。
此外,阳光电源2018年电站系统集成业务营业收入58.6亿元,同比增长25.73%。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其2018年储能业务同比实现近5倍增长。
12、特变电工
新特能源是特变电工控股子公司,专业从事光伏新能源产品研制,硅基新材、先进陶瓷、锆基新材、粉体新材等产品研发,风、光资源的开发及运营以及节能环保技术应用。在多晶硅产品制造领域,新特能源公司具备7万吨高纯晶体硅研制能力,产能位居中国第二、世界第四,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光、风等电力工程项目领域,公司致力于提供从项目开发、投(融)资、设计、建设到运营维护的全生命周期的解决方案及全系列并网逆变器等新能源核心产品,先后承建5000多座离、并网新能源电站,装机容量超过10GW,光伏EPC装机总量连续三年全球第一。公司配套建设了晶体硅公司、晶硕新材料公司、新特新能建材公司、检测公司、知信公司等分子公司延伸产业链,推进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文化创新,实现零排放、零污染的绿色环保、清洁生产。
13、华为
这是一个营收超过6000亿的国际巨头,其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已走向纵深。除去新能源汽车,华为在光伏、储能、智能电网等方面频频发力,成绩令人瞩目。
华为在2010年成立了新能源部门,从2013年起开始进入光伏逆变器市场,并用极短时间做到市场前列。华为在光伏行业迅速崛起,其一要归结于其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其将20多年积累的数字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与光伏技术进行跨界融合,推出领先的FusionSolar智能光伏解决方案。华为的组串式逆变器取得了巨大成功。在储能电池领域,华为也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同时华为在智能电网领域也是深耕已久。
基于其强大的实力,华为未来在光伏乃至新能源领域的作为充满想象空间。
14、信义光能
信义光能是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光伏玻璃制造商,公司专业从事太阳能光伏玻璃的研发、制造、销售和售后服务, 为全球主要的国内外太阳能组件厂商提供太阳能光伏玻璃产品。截止5月21日,信义光能总市值超过332亿元。其2018年营收76.72亿港元,净利润20.42亿港元。
信义光能拥有三大太阳能光伏玻璃生产基地,分别座落在安徽芜湖、天津和马来西亚马六甲市。目前已拥有总计日熔化量7800吨的太阳能光伏玻璃生产线,占有全球超过 30% 的市场份额。此外,截止2018年底,信义光能投资建设的地面和分布式电站累计并网约2.5GW。年发电量达到28亿kw·h。
15、爱康集团
爱康集团有成立于2006年,拥有员工6000余名,子公司240家,其中爱康科技已于2011年在深交所上市。2016年集团资产突破300亿元,金融资产管理规模达100亿,2016全球新能源500强榜单第46位。
根据其规划,2020年实现资产、销售、市值均过千亿的战略目标。 爱康集团着力打造“以新能源和新金融为主,以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为辅”的两主两辅核心业务体系;集团以新能源产业为核心,利用大数据和惠普新金融服务纽带,打通能源生产和消费两端,建立配件制造、绿色家园系统集成、能源工程解决方案、智慧能源服务、融资租赁、资产管理、互联网金融的两主业务体系。
16、英利集团
英利集团成立于1987年,1998年进入太阳能光伏发电行业,1999年承接国家第一个年产3兆瓦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及应用系统示范项目,是全球领先的太阳能光伏企业。 英利总部位于河北保定,在衡水、蠡县建有产业园区,在天津建有出口基地,在海南建有高效太阳能电池研发和生产的高科技生产基地。在全国16个省份设有省级公司业务涵盖31个省级行政区,在全球设有31个分支机构,产品服务于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已有超过20吉瓦的英利光伏组件为各类用户提供绿色电力。
17、中利集团
中利集团前身为常熟市唐市电缆厂,成立于1988年9月5日,公司于2007年8月6日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09年11月27日成功在深交所发行上市。公司主营特种电缆、光缆、光伏产品和电站业务。中利集团2018年年报显示,营收同比下降13.85%至167.26亿元,净利润由盈转亏至-2.88亿元。截止2019年5月21日,中利集团总市值67亿元。
18、北控清洁能源
北控清洁能源集团由北控水务集团、中信产业基金引入清华启迪控股联合打造。在光伏领域,截至2018年10月31日,北控清洁能源管理、运营、并网及在建光伏电站近3GW,主要位于II类及III类光伏资源区,遍及河北、河南、山东等20余个省市,实现发电量超计划发电量9%。
2016年,集团成立仅一年,即在第二批“光伏领跑者计划”中一举中标4个项目,共计300MW;在2018年第三批领跑者计划中,再次中标海兴、宝应、寿阳3个项目共计345MW,单体中标规模排名第三。基于核心技术优势,集团积极布局储能蓝海。黑鹰光伏认为,资金实力一直以来都是重资产的清洁能源产业的重要命门,在融资能力方面,北控清洁能源颇具优势。
19、中节能太阳能
中节能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太阳能)是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太阳能投资运营商之一和国内第一家以太阳能发电为主业的上市公司,总资产达315亿元。公司现已在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等18个省市自治区建有光伏电站项目,电站总装机规模超过4GW。公司自成立以来,在光资源较好、上网条件好、收益率好的地区已累计锁定了超过17GW的优质太阳能光伏发电的项目规模。大规模的优质储备项目为公司的后续快速增长、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保证。
公司在中国江苏镇江产业园投资12亿元建成了拥有先进技术的光伏产业基地,其电池及组件年总产量达1.2GW。未来,公司将以国内外光伏电站投资、建设和运营维护为支柱,能源互联网、动力电池、储能、光热、充电站等相关领域综合利用为研究方向,推动光伏产业转型升级。
20、太极实业
2018年太极实业实现营业收入156.52亿元,实现净利润5.73亿元,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30.07%、37.13%。年报显示, 公司毛利率较高的产品为设计和咨询、光伏发电,毛利率分别达到47.5%、56.46%。太极实业董事长赵振元表示:“在531光伏新政的冲击下,全国光伏电站的投资基本陷于停顿。公司及时调整战略,在加力集成电路设计与总包业务的同时,积极推进新能源转型,重点是向光伏电站现场转型。通过加强电站管理,并购优质电站等方式扩大光伏产能,提高并网发电营收。”
21、东旭蓝天
东旭蓝天2018实现营业收入86.76亿,同比增长6.7%;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11.18亿元,同比增长105%。财报指出,该公司在报告期内光伏电站运维能力突出,发电能力领跑行业。东旭蓝天自2016年全面启动光伏电站投资建设以来,截至2018年底,并网电站规模已超1GW,成功跻身于GW俱乐部。2018年公司所属光伏电站整体年均发电利用小时数超1300小时,全年发电量10.89亿度,较行业平均水平高出近20%。
22、福斯特
福斯特隶属于光伏行业的封装材料领域,是全球光伏封装材料的龙头企业。光伏封装材料的销售情况和光伏行业的新增装机容量紧密相关。截止2019年5月20日,福斯特总市值超过180亿元。
2018年,公司实现营收48.10亿元,同比增长4.9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51亿元,同比增长28.38%;基本每股收益为1.44元,同比增长28.57%。截至2018年12月31日,福斯特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55.5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48%;负债合计9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70亿元,较上年末减少30.21%。
23、南玻集团
“南玻”是国内节能玻璃著名品牌和太阳能光伏产品及显示器件的著名品牌。主营业务包括研发、生产制造和销售优质浮法玻璃和工程玻璃,太阳能玻璃和硅材料、光伏组件等可再生能源产品,光伏电站项目开发、建设、运维一站式服务,超薄电子玻璃和显示器件等新材料和信息显示产品。
24、福莱特
福莱特是全球第二大光伏玻璃制造商,截止2019年5月21日,福莱特总市值达204亿元。2018年福莱特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30.64亿元和4.07亿元。自2008年以来,福莱特玻璃几乎每年都有新项目投产,其中以光伏项目为主。黑鹰光伏近期统计发现,福莱特在建和拟建光伏玻璃项目投资预算合计超过54亿元,其扩张步伐明显加快。福莱特不断扩充产能,是在行业集中度加速提升的背景下的一个机遇。到目前为止,福莱特玻璃已有6个生产基地,其中生产光伏玻璃的基地4个。
25、爱旭科技
广东爱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11月,主要从事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制造、销售。拥有业内领先的PERC电池制造技术和生产供应能力,是全球PERC电池的主要供应商之一,目前拥有广东佛山1.6GW和浙江义乌3.8GW两大高效PERC电池生产基地,天津3.8GW生产基地将在2019年下半年建成投产。
爱旭科技借壳ST新梅登陆A股的消息打响了2019年重组上市的第一枪。2016-2018年度,爱旭科技经审计的净利润分别为9906.08万元、10569.18万元和34505.83万元。净利润和营收均实现连续三年持续增长,业绩的大幅增长,很大程度得益于PERC电池业务的发力。据PVInfolink 2019年1月数据显示,在专业电池厂商中,2018年爱旭PERC电池片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一。
26、林洋能源
林洋能源成立于1995年,总部位于江苏启东,2011年8月8日在上交所主板上市。公司产品涵盖智能、节能、新能源三大领域:包含智能电表、用电信息管理系统解决方案、智慧能效管理云平台及一站式综合能源服务;公司投资运营约1.5GW光伏电站,并提供全球领先的N+Solution光伏系统解决方案、光伏EPC及运维服务等。经过二十几载不断耕耘,林洋能源已成为智慧能源领域颇有竞争力的企业之一。
27、京运通
京运通是一家以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发电和节能环保四大产业综合发展的集团化企业,主导产品包括单晶硅生长炉、多晶硅铸锭炉、区熔炉等光伏及半导体设备,多晶硅锭及硅片、直拉单晶硅棒及硅片、区熔单晶硅棒及硅片等光伏产品,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等新能源发电项目及蜂窝式中低温SCR烟气脱硝催化剂。公司于2011年9月8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截至2018年末,公司总资产153.05亿元人民币,净资产69.92亿元人民币。2018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34亿元人民币,实现净利润4.35亿元人民币。
28、捷佳伟创
捷佳伟创是一家高速发展的新能源装备研发制造企业。2018年8月10日,捷佳伟创在创业板上市。公司在深圳坪山区在建六万多平方米工业园,在常州新北区自建三万多平方米工业园,员工总数超过1500人。
公司的产品包括单/多晶制绒设备、管式扩散氧化退火炉、湿法刻蚀设备、管式等离子体淀积炉、智能自动化设备等五大产品系列。公司不仅可以为客户提供晶体硅高效电池生产设备,也提供晶体硅电池“交钥匙工程”系统解决方案以及晶体硅电池智能制造车间系统。捷佳伟创已为全球200多家光伏电池生产企业,近700条电池生产线提供设备和服务,其中各类工艺设备的市场占有率均超过50%。随着捷佳伟创公司专业化和规模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国际化已成为公司发展的重点之一。2016年和2017年,公司来自境外的销售收入占比均超过30%。
29、晶盛机电
浙江晶盛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2006年12月14日,是一家以“打造半导体材料装备领先企业,发展绿色智能高科技制造产业”为使命的高端半导体装备和LED衬底材料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于2012年5月11日在创业板上市,下属11家子公司,3个研发中心,其中一个海外研发中心。
晶盛机电相继开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自动单晶炉、多晶铸锭炉、区熔硅单晶炉、蓝宝石炉、碳化硅炉等晶体生长设备,同时开发并销售晶体加工、光伏电池和组件等装备,致力于打造光伏产业链装备技术和规模双领先的装备龙头企业;在半导体产业实现8-12英寸大硅片制造用晶体生长及加工装备的国产化,并取得半导体材料装备的领先地位;在工业4.0方向,公司为半导体产业、光伏产业和LED产业提供智能化工厂解决方案,满足了客户对“网络化+智能制造”“机器换人”的生产技术需求。
30、博威合金
博威合金创建于1993年,拥有博威云龙、博威滨海、博威尔特(越南)三大工业园区,员工3000余人,公司于2011年1月在上交所主板上市。公司全面继承了博威集团的研发创新实力。在新能源领域,2016年博威合金通过定增收购博威尔特(越南)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博威尔特专注于新能源光伏单晶、多晶电池和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客户提供新能源光伏产品解决方案。2018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0.65亿元,同比增长5.3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1亿元,同比增长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