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能源行业都是电厂集中发电,电网输电到终端用户,而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和光伏)的出现和不断降低的成本正在改变这种状况。如今,电力越来越多地从低压和中压电网并入到高压电网。这种情况下,分布式可再生能源越来越能够满足居住分散地区的电力需求。
大部分分布式仍旧需要电网提供备用,起到“电池”的作用(必须指出,这种备用的价值不是无穷的)。但是,从市场份额看,分布式每发一度电,就减少电网相应利用率,从而改变后者的盈利数量与模式。
这是有社会与商业视角的重大含义的。本期专栏我们讨论这个问题。
电网深陷“死亡螺旋”,极端情况短期不会出现
电网投资巨大,只有足够的市场容量,或者足够高的价格,才能保证投资回收。电网“死亡漩涡”的核心假设在于,如果有用户脱离电网,那么网络成本就必须由剩余更少的消费者分摊,从而必然要提高单位电价。
而提高电价,会进一步强化用户脱网的激励,提高用户脱离电网的吸引力(可避免的成本更多)。这一正反馈的循环就像一个漩涡一样,最终会使电力体系崩溃。这一趋势,似乎是电网无法逃脱的宿命。
那么,这最终成为一个问题:到底何时会碰到死亡螺旋的顶点呢?
一个100%自给自足的光伏+储能系统,要保证即时充足电力供应,必须配备一个足够大的电池储能系统,这意味着巨大的固定投资成本。基于目前的储能成本与技术进步速度,可以预见的短中期,这一系统的经济性将远小于通过电网调节,只配备一个小规模储能系统的经济性。
这种情况下,用户既是电力消费者,也是生产商。同样,电网也会从传统的单向的电力提供商,变成既提供电力,又接受电力的prosumer。
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畅想,电网“自然垄断”特性会由于供电模式的改变变得不复存在。
电网要与用户自给自足的倾向竞争,无法单纯的提价(这是引发“死亡螺旋”的原因),更需要通过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来回收电网投资。
这决定了,短中期内看不到电网消失的极端情况。但电网的模式已经彻底改变。
电网收益与盈利模式的调整
投资巨大的电网历来属于公共事业部门,通过输配电价回收成本,在分布式电源越来越多的情况下传统模式会越来越不可行。
这种盈利模式转化的讨论在一个世纪以前曾经出现过。1912年,Con Edison(https://www.coned.com)为约36,000个市政路灯提供服务,有一套固定成本高昂的物流与维护体系。这些路灯只有三分之一用电,其余三分之二使用合成的天然气。
但是仅仅10年之后,到1923年该公司已经为超过75,000个市政路灯提供服务,其中几乎所有路灯都使用电力而不是天然气。旧有业务的死亡螺旋没有使得公司破产发生。传统能源公司纷纷转向了电力新业务。
面对分布式能源兴起,电网是否有机会发展一种新的盈利模式呢?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然垄断行业的制度安排与技术成本。
分布式市场化交易要规避输电成本,这是要命的!
相比于下降的分布式+储能成本与电网抑制单位成本上升的赛跑,我国的电网企业还要面对政策调整,发改委的大招——《关于开展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试点的通知》。
文中规定,“过网费”核定前,暂按电力用户接入电压等级对应的省级电网公共网络输配电价(含政策性交叉补贴)扣减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所涉最高电压等级的输配电价。也就是说,只要认定项目是在低电压等级消纳的,那么更高电价等级的输电费用,就会得到规避。这种交易模式,是任何其他国家都不存在的情况!
清华大学何继江博士在这方面做了很好的分析。这样的交易,大体意味着输配成本只有3分钱左右。这部分电量的损失,不仅损失电网公司的输电量与售电量,而且损失大部分的输配电价。
美国的部分地区,电网往往只收取大用户的容量费(也就是不管用多用少,根据容量掏钱),更像一种服务,而不是根据消费量计算的能源商品。而在我国,输配电价核定之后,所有的输电费往往是跟用电量成正比的。这本质上调整了电网的盈利模式与成本回收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我国电网“螺旋”的速度,要比美国更快。
分布式交易在今后如何开展,让我们拭目以待!但是,无疑,如果是这种输电成本回收方式,电网投资回收将变得困难重重,还可能消解电网投资最大化的激励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