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隐隐,绿水悠悠。从“西塞山前白鹭飞”到“水傍太湖分港流”,良好生态在湖州的改革开放史上一直为人所称道。作为“两山”理念的诞生地,对生态的坚守,湖州一直没有停歇。近年来,国网湖州供电公司大力实施“生态+电力”,加速构建安全可靠、开放兼容、双向互动、高效经济、清洁环保新型能源体系,努力建设生态型现代能源企业,让电力点亮绿水青山,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绿色发展之路。
电能替代
节能减排产业添新绿
金秋时节,漫步在吴兴区织里镇的各条街道上,四层小楼比比皆是,一层销售、二层生产、三层四层生活,这是织里镇童装家庭式作坊的普遍模式,而这种生产生活合一的方式对童装加工的安全性和清洁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前这条街简直没有下脚的地方,家家烧燃煤蒸汽锅炉,煤渣到处堆放。”在织里镇永康路,小天乐制衣厂老板郑宝惠介绍,现在改造为电锅炉后,不仅烟囱没有了,安全性也提高了,还省下了锅炉师傅的人工成本,对此一家人都赞不绝口。
据了解,织里是中国童装名镇,童装国内市场占有率占30%以上,但企业多为家庭作坊,原本用小燃煤锅炉,早上晾出去的白衣晚上就变成灰的了。
经济的发展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痛定思痛,2012年初,织里镇重点整治燃煤锅炉。对此湖州供电公司积极跟进“煤改电”工程,历时3年,共完成7600多台燃煤锅炉的改造,累计完成替代电量10286.13万千瓦时。这相当于累计节约标煤5.5万吨,减少烟尘0.2万吨、二氧化碳22.1万吨、二氧化硫0.1万吨,节能减排和大气治理效果明显。曾经的小锅炉不见了,织里镇不仅摘掉了“环保落后”的帽子,更成为了电能替代的先锋。
电力护航,产业添绿。在湖州,从织里童装产业、安吉竹制品产业、南浔木业,到德清民宿产业、长兴水泥产业,目前已经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电能替代示范带。截止到2018年上半年,湖州共实施电能替代项目794个,实现累计替代电量14.44亿千瓦时,减少煤炭使用量约58.3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43.97万吨。
光伏发电
绿色发展焕发新活力
废弃矿山变身光伏发电场,千年桑基鱼塘上架起了太阳能面板,屋顶上绿色能源扮靓了生态家园……近年来,湖州市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实施“最多跑一次”改革,强化光伏接网标准化建设,出台全省首家《湖州市家庭屋顶光伏接网技术规范(试行)》,推进全市十万户家庭屋顶光伏计划,不断推动能源发展清洁化。
在湖州南郊的和孚镇,湖塘众多,这里被誉为“中国古代鱼桑之乡”。随着湖州市绿色能源需求的提高,20多万块太阳能板架设在3800多亩鱼塘之上,改变了原来传统鱼虾养殖方式,形成“渔光互补”的双效益。同样在南浔,祥晖100兆瓦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是浙江省目前规模较大的光伏渔业示范项目,架设在和孚镇四联村、河东村、漾东村3个村庄的235个鱼塘之上,蔚为壮观,年发电量可达1.2亿千瓦时。
在吴兴区妙西镇,原废弃矿区及周边区域约700亩土地摇身一变,实施贝盛光伏项目;在德清县升华临杭物流园区,屋顶光伏总面积达到了16.9万平方米……2018年上半年,湖州市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等新能源装机容量达145万千瓦,较2017年末新增12万千瓦,人均新增容量37.6瓦。新能源发电量达8.59亿千瓦时,其中太阳能发电5.58亿千瓦时,共减少标准煤燃烧约22.5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5.63万吨。
改造升级
乡村振兴形成新魅力
秋日的安吉蔓塘里村拥有别样风景,沿着蜿蜒绵长的村道,电线入地在这里扮靓了美丽乡村。这里的村民“家家都炒茶,户户有茶机”,为了消除用电隐患,提高茶叶质量,当地供电所想出“化零为整”的办法,改分散炒茶为集中炒茶,将茶农的茶机统一搬至集中炒茶区内集中生产,形成用电负荷集聚点,实行24小时值班抢修。
据了解,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湖州供电公司在全省率先完成新一轮城农网升级改造,提前完成56个小城镇(中心村)电网升级改造任务,同时,湖州供电公司配合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线杆融景、化网为景,推动传统小城镇华丽转身。
美丽经济在湖州蓬勃发展,绿色电力同样点亮了百姓的幸福生活。在推进生产清洁用能的同时,湖州市着力助推生活方式的绿色化。作为国家公交都市创建城市,湖州将于今年实现中心城区纯电动公交全覆盖。为满足电动公交车的充电需求,42个电动公交充电站也将建成投运。
此外,湖州是我国内河水运发达地区和28个内河主要港口城市之一,境内航道密布,港口岸线资源丰富。在积极推进绿色交通港口岸电建设中,湖州已经建成城东水上服务区等5个智能化内河岸电水上服务区,京杭大运河湖州段率先实现岸电全覆盖,实现船舶停泊期间“零排放、零油耗、零噪音”。经测算,湖州5个水上服务区岸电工程全年可减少燃油消耗约520吨,减排硫氧化物25吨,氮氧化物14.7吨,颗粒污染物4.8吨,减少烟气总量624万立方米。
从山区到景区,再到船上,如今,电力扮靓的那一抹“生态绿”,正全力助推湖州高质量赶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