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虎藏好利爪,把位置往后靠了靠。
深圳闹市区往东40公里,有一条长约10公里的比亚迪路,这条路的正中央,就是比亚迪全球总部六角大楼所在地。
围绕六角大楼,是一片延绵数百亩的厂房、公寓和巨大仓库,以及一些充满魔幻和怪诞色彩的先锋建筑:一座被绿植笼罩,高达十几层的空中充电塔,一条蜿蜒四公里,用橡胶轮驱动的实验云轨装置,以及一众硕大无朋的测试与总装车间。
比亚迪空中充电塔,可同时容纳400辆电动车充电。
这是比亚迪世界制造的中心所在。如今,它的触角延伸至电池、汽车、IT和新能源。2017年,比亚迪全年营收达到1059亿元。显然,这样一个当量的企业,于一些新兴产业而言,其丝毫声响便动见观瞻。
尤其是对历年来总产值也不过数十亿元,迄今尚在商业化门口徘徊的中国储能行业来说,更是如此。
8月初,比亚迪在西宁的一场论坛上,突然宣布不再参与国内储能招标项目,只做储能产品供应商。
大象跑出了院子,空间总会大一点。这让终日疲于厮杀,为竞标苦战的众多储能竞争者,多少可以松一点气。眼下储能赛道日益拥挤,而那个一直传说就要爆发的商业化市场,却并不见有同比例的超级增长。
不过猜测也随之而来,比亚迪储能在海外高歌猛进,为何在国内改变策略,静观虎斗?他们把位置往后靠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巴菲特的护城河》一书中这么说:
在一个成本重要性高于一切的行业里,企业要为自己挖一条护城河绝非易事,这也是人们很难在工业材料企业中看到护城河的主要原因。
成本当然是个大原因。当前的储能市场,成本的问题被前景所掩盖,等到规模化来了,谁才最有可能去挖那条护城河?
近日,“储能100人”走进比亚迪,约访了比亚迪电力科学院总工程师张子峰,请他谈及营销策略改变的原委,以及比亚迪视野中的储能产业。
比亚迪电力科学院总工程师张子峰,他同时兼任比亚迪第十四事业部营销总监。
核心视角:
我们不再独立去竞标。但欢迎大家通过“联合投标”、“支持投标”或者第三方租赁的方式和比亚迪合作。
不排除有些公司(进入储能)就是为了资本概念,找个题材造个势。
中国储能何时爆发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电力市场全面开放;二是新能源发电比例达到半数以上。
以我们制定补贴政策的水平,一弄就把行业弄垮了,还是要按市场的节奏走。
储能100人:怎么会选在西宁突然宣布调整国内储能策略,不再参加国内项目竞标的?
张子峰:这个月初,我们应邀参加在西宁举办的2018中国储能西部论坛。开会前两天,我召集了我们电力科学院负责营销的几位骨干,开了个会。决定趁着很多同行都在,干脆明确表个态。
但这并不是说我们退出或者淡化经营国内储能市场。这个市场策略调整的准确说法应该是:比亚迪将不直接(独立)参与国内储能项目投标,专注开发储能产品,为储能项目开发商和电力服务商提供各种电池储能设备。
其实我们在国外也是如此,为各国的电力服务商供应产品。我们依然欢迎大家通过“联合投标”、“支持投标”或者第三方租赁的方式和比亚迪合作。
储能100人:外界有几种猜测,一是有些人认为这是一场有意策划的营销事件,要大家把注意力集中到比亚迪的产品上来;还有就是在想比亚迪内部是否出了什么资金上的问题?那么你们自己是怎么考量的?
张子峰:我们宣布这个策略调整后,很多朋友给我打电话,说你们是不是遇到什么问题啦?我后面就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上做了统一回答,也做了补充说明。
真正的考虑是,现在国内储能市场热度很高,大家搏杀的太激烈了。但与此同时,市场的成熟度和规模与国外相比又相距太远。我们目前的主要市场是在海外,国外没有那么多的人情关系牵扯在里边。
在国内去独立竞标项目,需要和政府、各省电网公司,上上下下打交道,这个我们不擅长。如果比亚迪单独去竞标项目,我相信凭我们的实力肯定能拿到一些项目,但那样技术以外的精力会牵扯太多,所以我们决定先把位置往后靠一靠。比亚迪擅长的就是储能设备加工制造,这是我们安身立命的饭碗。
储能100人:比亚迪当前的储能板块大致是一个什么样的发展状况?
张子峰:比亚迪电力科学院成立已经有十年了,除了充电桩之外,主要的工作就是做储能。我们一共有500来号人,研发人员大概有三分之一多,目前储能电池能占整个公司电池的3%左右。
我们很早就参与了两大电网的储能示范工程。当前我们的主要市场是在海外,截止到2018年第二季度,全球签单量大概在570MWh,其中出口美国100多个储能集装箱,出口英国200多个集装箱。和LG、三星、特斯拉、KOKAM处在同一阵营,我们排名全球第三。
比亚迪储能主要市场在海外,是英国储能市场最大的设备供应商之一。
在储能细分市场方面,我们主要集中在微电网、新能源配套、电力辅助服务这几个领域。此外,在澳洲和德国,也有一些家庭储能的产品应用。
储能100人:今年市场热度明显比往年跨了一大步,很多光伏、电池乃至其它行业的投资者都在杀入这个行业,你们怎么判断?
张子峰:今年能够明显感觉到,很多企业加入到储能市场的竞争中来,这是好事,说明大家看好这个新兴领域。但也不排除有些公司就是为了资本概念,找个题材造个势。
我们在英国有个客户,是电力服务商,它的储能收益有13种之多,只要两三年就能收回投资,行业发展已经非常成熟、精细。这个先决条件是,英国有一个完整开放的电力服务市场。
所以我们认为,中国的电池储能市场正在启动阶段,何时爆发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电力市场全面开放;二是新能源发电比例达到半数以上。
电力市场没有开放,储能盈利前景始终处于模糊状态,储能项目就摆脱不了示范阶段,投资回报不能通过可复制、可预测的模型去计算,这个市场就谈不上爆发。新能源发电比例过低,市场规模就有天花板。这个时候进来的公司越多,行业就越拥挤。
储能100人:你在此前的一些公开场合和发表的文章中,一直在呼吁建立独立储能电站。它有一些什么独到价值?
张子峰:建设独立储能电站的先决条件,就是前面说的要有开放的电力市场,在盈利前景、产权性质不明确的情况下,所谓大规模建设独立储能电站还是个伪命题。
但随着部分区域电力市场的逐步开放,独立储能电站的价值会进一步凸显。
首先,独立储能电站的投资主体明确,产权清晰,易于接受社会资本;其次,独立储能电站可以作为电网的优质调度资源直接接受调度指令,参与本地电网调峰调频;第三,独立储能电站还有利于减轻新能源发电企业的负担,减少额外投资压力;此外,独立储能电站评估考核比较容易,易于政府细则政策的落地实施。
储能100人:今年储能几个大的亮点,江苏镇江、河南电网、青海风电,还有火电联合调频这些细分市场,共同把国内储能市场的边界大大拓展了。在这种情况下,在政策上面,包括补贴之类的,有些什么期待?
张子峰:电力市场一开放,根据市场需求,各种储能投资自然会被激活、被锁定。国家都不用出什么储能指导文件。英国没有文件,美国也没有文件,他们只是把电力市场的游戏规则制定好,那些电力服务商会自动的去锁定,去创造和提供需求。
现在我们是把有限的资金去扶植各种电池路线的示范工程。实际上,在一个开放的电力市场中,电力服务商会比较成本选择产品,然后通过规模化倒逼电池、系统、材料去降成本。至于补贴的话,以我们制定补贴政策的水平,一弄就把行业弄垮了,还是要按市场的节奏走。有些有财力的地方政府,针对特定的细分市场制定特殊政策,那个无可厚非,但是这种东西没有复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