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集成多晶硅和电池制造商通威集团表示,集团将于2018年年底开始试点生产异质结太阳能电池, 而200MW工业4.0 全自动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取得的成功令所有电池生产开始了向智能制造的长期转移。
通威表示,下一代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的先进研发合作正在进行之中, 2018年年底前会进行试点批量生产评估。
公司表示, 许多光伏制造商都认为异质结电池技术是最有希望的下一代高效率电池技术。
异质结电池生产需要满足更严格的洁净车间污染度要求,需要进行自动化处理和加工,这符合工业4.0 的目标。异质结电池如在a-Si涂层沉积前受到污染,电池转换效率会降低。
多年来,通威一直在提高研发支出。 2017年,通威在太阳能 (多晶硅、电池和组件) 方面的相关研发支出约为5500万美元,2017年,集团研发支出超过8000万美元。
通威还指出,2018年上半年,成都国家光伏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对使用公司钝化发射极和背面电池技术的光伏组件 (72片电池) 进行了独立测试,测试结果显示最大功率为421.9Wp,转换效率为20.7%。
安装在双玻组件中的N型单晶异质结电池的测试结果显示,最大功率达到442Wp, 转换效率达到21.7%。这是一项潜在的新记录。
工业制造4.0更新
通威一直处于全自动太阳能电池制造的前沿。成都2GW新电池厂的200MW工业4.0 智能生产线已于2017年9月份投产。
通威表示,目前的数据分析显示,与未完全实现自动化的生产线相比,工业4.0智能生产线的运行状况稳定, 同时电池的产品质量和整体产能有所提高。
公司表示, 就转化效率、收益率和电池-组件标准而言,2018年上半年,公司内部电池生产从总体来说比中国业内基准水平高出60%。因此,通威表示公司处于业内领先地位。
根据中国光伏协会2018年一月份发布的数据,生产线的稳定性及降低生产成本的能力令通威的电池非硅成本达到了0.2-0.3元/瓦 (合0.029 美元/瓦) ,显著低于中国电池生产商逾0.45元/瓦的平均成本。
因此,通威表示,要把工业4.0模式扩展至现有项目和新产能项目,进一步巩固竞争优势。但通威没有说明产能转移的时间安排。
通威已成为像晶科能源、天合光能、阿特斯和隆基乐叶这一类中国“硅基组件超级联盟”成员的领军电池供应商。
制造产能升级
通威还指出,根据公司扩产计划,由于2018年上半年公司利用率达到100%,P型单晶PERC(钝化发射极背面电池)将于2018年年底开始量产。
今年上半年,通威的太阳能电池总产能为5.4GW, 其中包括合肥工厂的2.4GW P型多晶电池产能和成都工厂的3GW P型单晶 PERC 电池产能。今年上半年, 公司产能继续获得充分利用。
合肥3.2GW高效率单晶新电池厂接近完工,预计将于2018年年底投产。预计成都3.2GW扩建新项目也将于2018年年底投产。
共计5.5GW单晶太阳能电池新产能项目有望在今年年底前开始量产,这会令电池产能达到约10.9GW, 推动通威快速成长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生产商。
今年上半年,通威的多晶硅产能仍保持不变。2018年年内预计会完工并投产两个25000MT工厂,综合年产能达50000MT。
至2018年年底, 通威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多晶硅生产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