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全球首条光伏高速公路要拆了?最近一则网帖让这条“光环满满”的网红路再次引发关注。从通车不久出现疑似偷盗光伏面板事件、再到破损裂缝问题,通车8个多月来,争议不断的光伏高速公路发生了什么,又将去向何方?就此,本报进行了实地调查并独家对话光伏高速公路核心研发人员。
中间车道上的光伏路面已拆除
【拆除之问】
光伏路面并非要拆而是改造
8月15日,记者驱车前往南绕城高速实地调查。这段约1公里长的光伏路面原本铺在一条行车道和应急车道上,如今行车道的光伏面板大部分已被新铺设的沥青路面取代,应急车道的光伏面板没有拆除,但每隔几米就有一处破损,最严重的当数光伏面板的接缝处,出现了突起、鼓包,踩上去软塌塌的。粗略统计,该路段每分钟就有三四辆大型车经过。
现场施工人员对正进行的工序并不愿多言。“这个(光伏面板)拆除了之后还会再安装上,是齐鲁交通发展集团投资建设,具体情况我们不清楚。”
光伏路面究竟出了啥问题?为什么要拆除?记者采访了齐鲁交通发展集团光伏高速公路试验段研发团队相关负责人张暄。
张暄说,他们不是要拆掉光伏路面,而是改造升级。看起来面板表层破损,问题其实不在表层,主要是货车重压和雨水侵入使受力改变,“光伏组件本身展现了良好的承载力和发电功能,铺到路上实地试验,才让我们发现还有组件之外的损坏形式。”因此他们先拆掉光伏面板重新从底层沥青铺起,以后会再装上。
张暄透露,南绕城路况较复杂,试验路选址在此,就是为了分析光伏路面不同受力面、不同环境下的反应。“我们想在复杂的路面,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能尽快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让技术更快成熟起来。”
【网红之路】
头条常客8个月4次封闭维修
作为世界首条光伏高速公路试验段,南绕城光伏路于2017年12月28日正式通车,并一度刷爆国内外社交媒体。
今年1月2日,也就是光伏路面通车第六天,工作人员在例行巡查时发现路面遭破坏,一块透明混凝土面层遗失,另七块面板有遭重击痕迹。坊间一度怀疑“黑手”是对技术感兴趣的专业团队。但最终据警方调查和专家会商,认为“应是大中型车辆高速行驶中产生颠簸,车载悬挂物对路面造成损坏”。
7月3日,一篇题为“光伏高速公路运行半年破损多如‘牛皮癣’”的自媒体文章,又将这条“网红路”拉回人们视线。与刚通车时相比,伤痕累累的路面让许多人吃惊不已。
记者了解到,运行8个多月,这条光伏路的确屡遭损坏,不得不经常性封闭维修。截至目前,这条不到1.5公里的试验路段共经历了4次封闭式施工维修。
【观念之争】
百日发电收入8万余元 研发方称试验期不细究成本
就如有阳光就有阴影,从光伏路面通车之日起,外界对其经济效益的质疑声就如影随形。试运行8个月,这段路发电收益几何?
该项目首席科学家、同济大学教授张宏超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尚在研发阶段的价格不代表将来的商业化成本,但目前看来,光伏高速公路的路面造价低于3000元每平方米,国外同类技术的成本在1.4万到1.5万元左右。在2017年12月28日的通车仪式上,齐鲁交通发展集团董事长徐春福曾介绍,这段光伏路铺设净总面积为5875平方米。简单核算,其造价约为1760余万元。
据国网济南供电公司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因该试验路段没有储能装置,所发电量全部现发现卖给国家电网。新华社曾报道,光伏试验路段通车后虽经历雾霾、雨雪等多种天气,整体发电能力依旧达到预期,104天总发电量达9.602万千瓦时,日均发电约923千瓦时。上网电价由政府补贴和标杆电价组成,总计为0.85元/千瓦时。这相当于每天发电收入约785元,发电104天收入8.2万余元。若据此计算,试运行8个月,发电收入约为18.8万余元。
项目研发团队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个世界首条光伏高速公路试验段的首要意义在于科研,这个阶段不需要过于细究成本,事实上他们也会评估材料的价值,淘汰不具备降价空间者。“但外界往往会误解我们‘不计成本’。”他也同时强调说:“(这件事)价值不能用金钱衡量”。
动向
济南还将再添一处光伏试验路
知情人士透露,在济南,光伏高速公路还有另一处更大的试验场正筹备中。与南绕城试验段相比,新试验场更综合,汽车无线充电技术、车路互联无人驾驶技术都将在此上马测试。新试验场在哪儿?上述人士表示,选址范围已初定高速公路改道后的废弃路段,路面情况较南绕城更单纯,地势更和缓,属于“半封闭性质”。这意味着,与南绕城试验段不同,市民或无法驾车驶上此路段。
对话
建光伏高速公路是商业噱头?
问:运行半年光伏路面就有多处损坏,是否意味着新技术不成功?
答:南绕城只是我们对技术的一个验证,大众可能对这方面的理解有偏差。事实上,任何道路方面的材料,大面积推广和应用之前,都要有一个试验段,而且一定要在现实的道路上去展现……光伏路面本身是一个创新型技术,从企业方面来说,我们研发的最大困难在于不管是国际还是国内都没有可以参考的案例,做的都是从“0”到“1”的概念,摸着石头过河。
问:有人质疑铺光伏高速公路是商业宣传大于实际,怎么回应?
答:这只是一个科研项目,(在这条试验路上)每天都会得到大量新数据,(这些公众并不知道)如果都要和公众解析,压力会很大。如果我们是出于商业目的,完全可以选择一个车少坡缓、路面结构比较简单的区域去做。科研本身就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其中存在着突破,也有出问题的时候。我们的想法是将一切与科研无关的因素(影响)降到最低,专心去做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