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作家吴晓波曾说:“一切足球的狂欢,都将以足球的名义开始,以经济的计算结束,这才是全部意义上的世界杯。”
世界杯正式“开战”,相比于更关注比赛本身的球迷,企业则更看重营销。比赛场更激烈的,则是“赞助商资格”的角逐。据悉,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的总预算达到108亿美元。公开资料显示,本届世界杯总共得到来自于全世界的17家财团、公司的赞助,其中包括万达、蒙牛、海信、vivo、雅迪、帝牌、指点艺境7家中国企业。引发关注的还有,曾因连续赞助两届世界杯被大众熟知的光伏企业英利,在本次世界杯赞助商名单中缺席。
在八年前,赞助世界杯的名单上只有一家中国企业——中国英利。2010年南非世界杯,当“中国英利”四个汉字出现在赛场上时,国人沸腾,这是世界杯自1630年成立以来80年中第一次出现中国企业的身影,“中国品牌走出去了”、“中国队没来,但是中国制造来了”的名族情绪高涨。同时业内却有人对此表示“看不懂”,一个B2B的新能源企业投入2亿赞助世界杯莫不是做“傻事”?
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中国英利又赞助了巴西世界杯,就这么一家连续两度赞助世界杯的企业,却在短短几年时间后,几乎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而这会否成为中企世界杯赞助商的一个魔咒。就像很多央视曾经的标王一样,早已没落的难觅踪影。
曾经封王
据了解,2010年,英利以赞助商身份亮相南非世界杯,开启了中国企业赞助世界杯的先例。2014年,英利再次以赞助商身份出现在巴西世界杯赛场。据媒体报道,当时赞助费高达4.3亿元。
高投入也带来了丰厚的回报,连续亮相世界杯给英利带来了不少的关注度。有公开报道称,赛后英利品牌的关注度提升了1389%,媒体关注度提升了800%,“中国英利”和“YingLi Solar”成为网络上搜索最多的关键词。
作为上市公司赞助世界杯,英利当年的股价上涨幅度惊人。南非世界杯期间,英利股价从2010年6月7日到7月23日,升幅高达48.63%,报收4.09美元/股,公司总市值增加了6亿美元。2010年,英利的营业收入为18.94亿美元,实现净利润2.15亿美元。
“必须让新兴市场的消费者迅速认识英利,世界杯这一万众瞩目的平台,无疑是个捷径。”表示赞助世界杯并不亏的是英利执行董事李宗炜,他之前就职于普华永道,后来被英利集团创始人苗连生高薪挖到公司,主导英利上市。
李宗炜此时代表的中国英利正战斗力十足。
根据英利集团官网介绍,英利集团成立于1987年,总部位于河北,是全球领先的太阳能光伏企业。
2007年中国英利在美国纽交所上市,成为第四家在纽交所上市融资的中国光伏企业,市值22.66亿美元,在10家海外上市的中国光伏企业中位列第三,创始人苗连生也由此以137.5亿元的资产位列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30位,成为河北首富。
2009年,中国英利掀起行业价格战震惊行业。在国内规模最大的太阳能电站——甘肃敦煌10兆瓦并网太阳能发电场的发电示范工程的竞标会上,中国英利联合国投电力抛出0.69元/度的报价,这一价格与风电上网电价相差无几,而当时国内光伏企业的成本多是在2.1-2.4元/度之间,即使技术领先的德国价位也在1.8-2.3元/度之间,因此公司领头人苗连生被业界称为“价格屠夫”和“搅局者”。
依靠价格站拿下市场的中国英利2012年组建出货量为2.2吉瓦,卫冕全球第一;
2013年,中国英利出货量增长40%,达到3.2吉瓦,连续第二年蝉联出货量全球第一,市场份额也有7.4%攀升到10%左右,即全球10块光伏组件中就有一块产自英利。
2014年,雄心勃勃的英利再一次赞助了巴西世界杯,苗连生对媒体表示,“南非世界杯只是让人听了个响,让人知道英利;而巴西世界杯,则要让人留下深刻印象。”
有13年军旅生涯经历的苗连生,钟爱世界杯其实是因为赞助世界杯是英利开拓全球市场的关键一战,此前,苗连生的“扩张战”一直在进行。2007年,英利向外披露十年规划,在保定投入1228亿元资金,打造年销售收入3055亿元的新能源产业园区。2013年,巅峰期的英利进行“二次创业”,“千亿决战下游光伏电站”的战役气势汹汹。
盛极而衰
英利的命运如同抛物线一般,升至最高时,便要开始下降了。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在接受蓝鲸产经记者采访时表示,英利的衰落完全是因为自己的“作”。扩张过快,整个摊子铺的太大,导致财务费用极高,再强的盈利能力也无法应付其日益增长的财务需求,最终导致亏损。
2011年,德国太阳能公司SolarWorld美国分公司,联合其他6家美国光伏企业,向美国商务部正式提出申请,对从中国进口的光伏产品进行“双反”(反补贴、反倾销)调查。调查共涉及75家中国企业,其中就包括中国英利。
根据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光伏企业数为262家,2012年已经降至112家。大量的问题开始显现,中国光伏产品九成以上依赖国际市场,国内需求不足3%,而且低端环节严重过剩,在2011年全球太阳能光伏总产能大于实际需求量1.5至2倍的情况下,一些企业在亏损状态下仍大量出口,形成恶性竞争。
2013年,曾经显赫一时的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宣布破产,业界哗然。
中国英利的问题同样离不开负债扩张。2012年和2013财年,英利分别亏损30.64亿元和19.44亿元。赞助2014年世界杯的当年,净亏损2.095亿美元,2013年时,英利负债率就已经达到高达92.2%。
2015年7月开始,英利收盘价已连续40个交易日低于1美元,收到纳斯达克的退市警告。而中国英利的最高股价曾经是41.8美元一股。
当年12月,中国英利通过宣布采取“10并1”的并股方案才避免退市。
同年10月,英利的子公司保定天威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一笔超10亿元的债务未能按期足额兑付,步入债务违约。
2016年5月,天威英利发行总额14亿元的债券也宣告违约。
2016年7月,带着员工“打仗”的苗连生辞去英利集团董事长一职,引发外界广泛关注和猜测。而此前被苗连生重金请来的李宗炜,早在2014年就离开了公司。
步入泥潭
随着政策的变动,中国光伏企业逐步回暖,因为美股市场对中国光伏企业估值仍然很低,中国光伏企业在美国市场基本丧失了融资能力,因此,2015年以后,不断有美股光伏企业收到私有化要约,准备回归国内A股,其中天合光能、晶澳等已经开始或完成私有化。2017年以来,隆基、通威、协鑫等新兴光伏巨头纷纷掀起新一轮的产能竞赛和融资大战,而中国英利却还深陷债务泥潭。
困境之中,英利也试图寻求过外部救助。早在2016年初,英利就已被爆出开始实施债务重组。然而两年过去后,债务重组至今没有公开音讯,反而爆出遭遇供应商巨额索款和债权人起诉事件:
2015年10月,中国英利的子公司保定天威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一笔超10亿元的债务未能按期足额兑付,步入债务违约,进行债务重组。
2016年5月,该子公司发行总额14亿元的债券也宣告违约。
2017年,英利还被一家持有中期票据本金为6570万元的债权人发起诉讼,要求兑付相关款项。
2017年年报显示,中国英利全年组件出货量2.95GW,相比2016年的2170.4MW,同比增长36%。2017年营收83.64亿元,相较2016年的83.76亿元,变化不大;2017年的毛利润3.05亿元,较2016年的11.5亿元严重缩水;2017年毛利率为3.6%,较2016年的13.8%大幅下滑。这意味着,英利虽然卖出了更多的组件,但其却并未从中获利,陷入卖得越多亏得越多的泥潭。
此外,中国英利2017年的资产负债率为201%,较2016年的153%又增加了。中国英利的债务重组已开展整整两年,但一直未出结果。在被媒体问及债务重组为何一直未果时,一位英利高管反问到,“我们怎么可能挑呢?”而且公司控股权都已摆在谈判桌上。
祸不单行,遭遇丑闻的同时,光伏行业新政也给英利重组带来了一定的压力。6月1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因落款日期为5月31日,业内简称为“531新政”),暂停安排2018年普通光伏电站指标、严控分布式光伏规模,并将新投运项目上网电价统一降低0.05元/千瓦时。
林伯强表示,本来重组对英利来讲是一个机会,可以通过该手段将摊子做小,使其重新出发。但是531新政之后,光伏行业面临收紧,投资者会更加谨慎,长此以往英利前途并不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