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光互补项目电站让“一光多照、一地多收”成为现实。“我们在阜宁东沟的光伏+稻鱼蟹、金湖正辉的光伏+生态小龙虾以及句容信达的光伏+鱼类养殖+水生蔬菜种植的生态循环种养等模式,正让光伏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协同发展。”协鑫新能源华东区域公司总经理向昌明介绍,近年来,在光伏农业发展上,华东区域公司在技术和经营模式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成效明显。
句容信达光伏电力有限公司航拍图
金湖正辉基地养殖户正在收获小龙虾
目前,协鑫新能源华东区域公司共有渔光互补电站19个,这种在水面建设的光伏电站,不仅解决了华东地区土地资源紧张与太阳能绿色发电的矛盾,更通过规模化水产养殖为当地注入了乡村振兴的活力。
发电养殖两不误
6月15日,在淮安市金湖县银涂镇的光伏电站下,51岁的王寿福正将网箱拖出水面,一只只小龙虾也随之进入船舱。“我这里的小龙虾因为是生态养殖,从4月初就开始卖了,基本可以卖到年底。”王寿福说,他从2017年2月就承包了协鑫金湖正辉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的1000亩水面养小龙虾,一年赚了100多万元。
为综合开发利用这块滩涂荒地,实现“水上发电、水下养鱼”的产业融合,项目建设时,就按照将滩涂地建成标准化生态小龙虾生产基地的要求,建高支架、跨行距的光伏设施,并根据小龙虾生长环境和捕捞需要预留出25%面积的空白区域,用于投饵捕捞和鱼道沟建设。
如今,金湖正辉基地已成为金湖县重要的小龙虾产业基地。项目电站自2014年底建成并网以来,已生产销售生态小龙虾约720吨,产值达3500余万元。2018年5月以来,该基地已累计出产优质商品龙虾达120吨,实现产值600万元,真正成了金湖县的“菜篮子”。
在镇江句容信达光伏电力有限公司,为提高水面的综合利用效益,这里开展了池塘水面生态循环示范种养模式。华东区域公司农业高级经理方陈说,“我们通过在池塘布局10-15%的空白区用于水产养殖、苗种放养、饲料投喂,成鱼捕捞以及水上蔬菜栽培,既养殖,又能消纳鱼粪,净化水体,还能收获水上蔬菜。”
据华东区域公司运营管理部部门副经理陈道广介绍,在光伏农业经营模式上,公司也不断创新。在阜宁县东沟镇推行的光伏稻鱼蟹共生试验项目,实现亩产水稻502公斤,鲫鱼50公斤,河蟹25公斤,获得江苏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的肯定。
致力光伏农业全方位创新
近年来,随着光伏产业的迅速发展,涉农光伏项目不断增加,光伏土地和水面的面积日趋增多。据不完全统计,仅江苏地区目前有光伏土地近1.8万亩,水面近4万亩,光伏农业已正逐步发展成为一种新兴模式的农业产业。
协鑫新能源华东区域公司总经理向昌明表示,公司正在致力于光伏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等全方位的创新和研究,引导承包商创建农业特色示范基地,持续营造光伏农业良好形象和提升行业影响力。同时,深化自营基地管理机制和措施,保障自营生产收益,并推进新增涉农光伏项目土地水面返租利用。从而,让光伏农业逐步步入专业化、规模化、科学化、标准化轨道。
在推进光伏农业创业的同时,为了让光伏电站稳定运行,2017年,华东区域公司研发“光伏智能运营系统”,与协鑫新能源推出的“协鑫智维”平台及“区域运营中心”,并轨打造一个能实现智能分析,提升电站管理的大数据应用管理平台。经过6个月的研发,华东区域公司30多个运营项目数据成功接入平台,为光伏电站提供实时数据监视、故障自动预警,生产管理,经营分析及财务分析等一站式服务。
“我们管理着超过30个电站,单体容量小,地点分散,如何改变管理模式,降低人工成本,有效提高发电量,是我们很大的一个难题。所以,我们主持研发了这个项目。”协鑫新能源华东区域公司副总经理郑文革说,2018年2月,该系统正式上线,极大地提高了运营管理效率。“电站高效稳定运行,极大提升了水面综合收益”。目前,华东区域公司运营已经全面启动大数据平台管理,并开始着手推广,管理第三方电站运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