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4月11日在京召开的“光伏领跑者项目技术方案可靠性与经济性分析研讨会”上获悉,目前光伏行业发展态势“比较稳定”,前两个月多晶硅产量3.77万吨、增长27.2%。
组件产量和去年基本持平,1月份出口额为14.5亿美元,增长36.6%。
4月,各家光伏企业陆续公布财报,从公开数据来看,多数光伏企业取得“飘红”业绩。在记者梳理的27家已发布年报或业绩快报的A股光伏公司中,近九成(25家)在去年实现了盈利,净利润总额达到135.1亿元。135.1亿元。
其中,全球最大单晶硅片制造商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隆基股份)拔得“净利润排行”头筹,成为A股去年“最赚钱”的光伏公司。通威股份、阳光电源紧随其后。这三家公司报告期内净利润金额上限分别为35.7亿元、20.1亿元和10.4亿元,合计占27家公司净利总和的一半。
易成新能和航天机电成为了唯二亏损的公司,分别损失10.2亿元、3.1亿元。*ST海润尚未正式发布年报,故未列入统计,但其之前预计亏损23.70亿-28.40亿元,或将成为A股光伏公司的“亏损王”,面临退市风险。
2017年中国光伏经历了一个史无前例的“爆发年”。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勃华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首先从制造环节来看,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逆变器五个环节的最低增长速度达25%,最高的达到55%,这个增速在工业行业非常少见。其次,在应用环节,我国新增装机量连续五年位列全球首位,累计装机量超过130G瓦、连续三年位列全球首位。
“其实,10年前,95%以上的产品要出口海外,国内市场在世界市场的占有率非常低,但现在我国已连续五年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另外,我国2017年光伏发电量增长接近80%,为1182亿度,从2012年占国内总发电量0.1%到现在占比约1.8%。”王勃华形容“这个进步非常大”。
除了“数量”上的变化,王勃华认为我国光伏产业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非常快。高效电池产业化迅猛,能够在数月之内保持转换效率记录已经非常不易,最短诞生新记录的时间仅在一月之内。飞速的技术更新,带动单晶电池产业化效率从20%提至21.3%,多晶电池从18.5%提至19.2%以上,全行业正在转向高效电池。除此之外,HIT、MWT电池产能也在扩张。
在技术创新活跃的背景下,光伏行业制造成本不断下降,当前骨干企业多晶硅生产的综合成本已降至6万元/吨。每千吨多晶硅生产线的投资已由2018年的7—10亿元降至1.45亿元左右,由此带动光伏发电系统和光伏组件价格与2007年相比,下降了90%左右。
“过去我们关注如何通过创新降低成本,现在更加关注如何通过创新提升产品性能,始终通过创新提高性价比,从可靠性和经济性两方面来保证我国光伏稳步走向平价上网。”王勃华说。
“从目前统计数据来看,我国光伏产业链环节的扩张仍在继续,预计2018年国际、国内的市场需求将放缓,面临较大的价格压力。”中国光伏行业协会行业发展部主任江华分析,组件企业在2017年的净利润率非常低,位列前茅的企业净利润率平均只能到1%,如果按照这样的价格下滑幅度,组件企业将面临尤其大的压力。
来源:中国能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