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光伏将被纳入规模指标管理的消息不胫而走,原本前景大好的势头仿佛一时间变了风向。一旦国家对分布式从严管理,对分布式而言无疑是一锤重击。
2017年被称为分布式光伏发展的元年,在光伏新增53.06GW的装机中,分布式新增装机占近20GW,同比增长3.7倍,足以可见分布式发展势头之好。业内预测,2018年分布式规模相比20GW只会多而不会少,更有乐观者认为甚至会超过30GW。
始料未及的是,国家能源局组织起草了《关于完善光伏发电项目管理办法》(讨论稿)和《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管理办法》(讨论稿),并于2月2日就两文件召开讨论会。
分布式光伏将被纳入规模指标管理的消息不胫而走,原本前景大好的势头仿佛一时间变了风向。一旦国家对分布式从严管理,除户用外都要进入指标,对分布式而言无疑是一锤重击。
虽然被纳入规模指标管理目前还未成定局,但这层阴霾已经笼上了分布式市场。国家将要从严管理分布式光伏的局面似乎难以扭转,一旦被敲定,分布式的未来又在何方?
「 或将纳入指标管理 」
分布式管理办法讨论稿刚出,便引来业内一片反对之声。有业内人士表示,分布式若被纳入指标管理,对其造成的打击将不亚于2012年“双反”时期。
据悉,2018年普通地面光伏电站的指标为13.9GW,领跑者指标为8GW,第一批光伏扶贫指标为4.186GW,累计已知指标为26.06GW。如果分布式被纳入指标,其规模缩减程度可见一斑。
而在这其中,受打击最大的则要属光伏制造企业。对投资企业来说,光伏业务可能只占其一部分,大可以选择不再投资光伏,但对设备企业而言情况并非如此。
对此,北京先见能源咨询有限公司技术标准部副总经理王淑娟向《能源》记者分析,“2017年底光伏设备企业还在扩产,一边产能已经扩产到这么大了,而另一边市场如果持续减少,对设备企业影响是巨大的。”
在其看来,国家能源局之所以要将分布式纳入指标管理,最重要的原因是在补贴上。分布式装机规模大,导致补贴缺口加大,补贴已经难承其负。
此前,在2016年我国可再生能源补贴资金缺口达到500多亿的基础上,有业内专家测算,如果按照现有政策和补贴方式,到2020年补贴缺口可能将扩大到2000多亿。而根据财政部最新的统计,截至2017年底,可再生能源补贴缺口已达1000亿。
另据《能源》记者采访获悉,目前对于讨论稿的意见主要分为两派。其中地方能源局和电网公司认为分布式光伏需要管理,不反对讨论稿内容。与之相反,企业方面则强烈反对。不仅如此,企业方面欲联合企业代表以及权威能源人物增强影响力,为反对讨论稿造势。就当下局势来看,能够产生多大的影响力,还不得而知。
不过上述一切尚处于讨论阶段,未有定数。对此王淑娟分析,即使分布式管理办法确定实施,政策也将有一定的缓冲期。
「 引发分布式困局 」
光伏一直承担着追求平价上网的和补贴拖欠的压力,国外的光伏电价低的原因,在于其较低的管制成本。而在国内,光伏一直寄希望于技术成本的下降,却在相对而言占比更大的非技术成本的下降方面难有突破。
有业内专业人士分析,对分布式电站进行指标管理,明显政府的管控范围扩大,管制成本从土地延伸至屋顶,光伏的建设成本无疑将更为繁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