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起,一至三类资源区新建全额上网类分布式光伏电站的标杆上网电价已经分别调整为每千瓦时0.55 元、0.65 元、0.75 元,比2017 年下调0.1 元,自发自用类分布式光伏项目补贴下调每千瓦时0.05元电价,即每千瓦时0.37元补贴。补贴下调无疑是给收益率刚满足投资要求的光伏电站又一重创,那么,如何保证分布式光伏项目的投资收益率再次满足投资要求呢?!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倒逼成本下降。
分布式光伏电站的成本主要包括组件、安装成本、电气设备、辅材以及开发成本等。平均来看组件成本占比最大,约占45%,安装、开发费用占比14%、8%,相较于集中式光伏电站,分布式电站由于接入低压电网,电气成本可以大大缩减。光伏由“补贴驱动型”市场向” 技术驱动型”市场转变,促使光伏系统成本下降。目前我国光伏组件成本降至3元/瓦,两年降幅23.8%;光伏系统价格已降至低于6 元/瓦的水平。
未来三年,光伏组件降成本将成为光伏系统成本降低的最主要贡献力。光伏组件占系统成本的45%左右,BOS 成本占系统成本的40%左右。BOS 成本下降空间有限,涉及产品劳动等(如线缆,电气设备等)价格相对刚性,不具备大幅下降的条件。降低系统成本的重任落在光伏组件,光伏组件可以通过提高工艺水平降低生产成本,还可以通过技术进步提高电池转换效率,从而摊薄单位费用。组件价格下降带动光伏度电成本降低,但成本的降低需要产业链各个环节共同努力,如硅片由多晶向单晶转变;使用电子级多晶硅料;发展高效电池片,减少银浆;光伏系统跟踪器的应用,打造智能组件等等。
组件价格将成为降低系统成本的关键。组件含税价格目前在2.8 元/W 左右(多晶),占比超过50%,也是预计未来系统成本下降的关键部分。光伏电池组件成本下降关键环节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组件转换效率提升,预计“十三五”期间,晶硅光伏组件每年可保持0.2-0.5 个百分点的绝对效率提升;二是硅利用率的改善,如多线切割技术进步将使硅片厚度从2015 年的140 微米降到120 微米左右,金刚石线切割在2020 年可使硅片厚度达到100 微米左右,2020 年金刚石线切割预期有望占单晶硅和多晶硅切割市场80%和20%的份额;三是硅料成本和价格下降,新的硅料生产技术如多晶硅流化床(FBR)法具有低成本优势,可达到10 美元/千克的成本,预期2020 年可占30-40%的市场份额,总体上2015-2020 年间颗粒硅成本下降率超过40%;四是其他多个工艺环节技术进步,如降低银用量、改善铸锭炉尺寸、细化栅线改进丝网印刷技术等。
根据国内外机构和对国内龙头企业调研,预期2018 年、2020 年晶硅组件价格分别降到2.5 元/瓦和2.1 元/瓦,2020 年后由于组件效率的提升,还有一定的成本下降空间,组件价格有望达到2 元/瓦以内。此外,光伏发电逆变器系统向智能化过渡,组串式与集中式逆变器将共存,组串式逆变器价格有望从2017 年0.35元/瓦降到2020 年的0.20 元/瓦,集中式逆变器有望从2017 年0.25 元/瓦降到2020年的0.10-0.15 元/瓦。光伏电站通信和监控系统逐渐由卖产品向卖服务转型,预计2017-2020 年通信和监控的初始投资费用可下降0.2-0.3 元/瓦,其它设备如接线盒、汇流箱等设备及线路连接的成本随着电子技术的提高和材料的改进,预期降幅在0.1 元/瓦左右。运维系统将在应用的直观性和便捷性方面、数据采集和分析的精确性和时效性方面以及远程维护管理等方面有更多的提升和发展,成本也将有一定程度下降BOS 价格下降空间较小。目前BOS 含税价格约为2 元/W。BOS 中,逆变器虽然有小幅的下降空间,但占比已经较小,整体影响不大。设计、支架、水泥基础、线缆、桥架、汇流箱、防雷接地、并网柜、二次监控设备等价格不具备大幅下降空间。项目路条(或前期工作)、升压设备、外线成本在各项目间差异较大,价格也不具备大幅下降空间。屋顶成本日益上升,由于优质屋顶日益稀缺,其成本亦会不断上升。未来屋顶成本的下降需要大力推动屋顶业主自投的模式。
分布式光伏用电侧平价上网:部分地区已经实现。分布式光伏BOS 仅1.5 元/W,在当前2.8 元/W 组件价格及15-18%EPC 毛利率下的系统价格约5-5.3 元/W。分布式光伏在组件价格2 元/W 及15%EPC 毛利率下的系统价格约4.1 元/W。在当前的系统成本下,部分用户电价较高、辐照较好的地区已经可以实现平价上网。以上海地区的分布式光伏项目为例,在无任何国家补贴、地方补贴的情况下,在5元/W 的系统价格下,若用户侧加权电价0.9 元/度、自发自用比例为83%、电费折扣率为10%,上海地区“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屋顶分布式项目已经能实现9%以上的IRR,用户侧平价上网已经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