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面临的挑战一是恶性竞争问题凸显。近两年,大量资本进入市政环境基础设施等领域。为抢占市场份额,部分企业通过“实业亏损,资本市场来补”的模式颠倒成本价格关系,“价格战”愈演愈烈,垃圾焚烧发电中标最低价在半年时间内从48元/吨降低至18元/吨,污水处理价格从1元/吨-5元/吨左右迅速降低到0.4元/吨,专家测算,这个价格远低于成本价。低价中标对项目未来建设运营带来很大风险和环境隐患,低价竞争使得劣币驱逐良币,严重影响产业整体的提质升级,不利于节能环保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是支持政策出现弱化迹象。财政方面,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合同能源管理财政奖励、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补贴等一系列财政奖励政策近年来相继退出。税收方面,2015年6月份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劳务增值税优惠目录调整后,环保产业协会测算,污水、垃圾等领域企业增值税较调整前提高了30%-50%,相关项目投资回报率降低10%左右;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取消后,部分地区税务部门缺乏对综合利用的专业判断,企业反映申请税收减免难度大大增加。
三是有些管理办法滞后。部分政策标准缺乏定期更新机制,落后于产业发展。2001年颁布的《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对报废企业的资格认定、管理模式、环保要求等不符合市场现状,亟待修订。此外,一些污水处理的标准偏低,已不适应水环境改善的要求。
四是市场活力有待进一步释放。危险废物管理资格审查严格,新技术进入市场的“第一步”十分困难。推动绿色消费缺乏有力管用的办法,目前主要依靠教育、宣传等“软手段”,缺乏行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新常态下的节能降耗
土地、能源、矿产等资源约束趋紧,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污染严重,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退化,是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中必须面对的国情,也决定了较长时间内节能仍是我国的一项重要任务。促进节能减排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而节能减排离不开市场机制和政府作用,政府和市场两手都要硬。一方面节能可以发挥市场作用,但节能又不能完全交由市场。近年来,我国超额完成能源下降指标,主要由于第三次产业比重增加引致;节能也可能使市场部分“失灵”。如造房子的人想在建房过程中省钱,而住房的人想在使用房子过程中节能,行为主体变化必然导致节能的“市场失效”。中小企业尽管不是高能耗行业,但节能空间不可忽视。所有这些,都需要政府发挥政策引导作用,把资源环境压力转化为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动力,促进节能技术产业化,进而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重塑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
我国完全有条件、有可能,以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社会可接受的方式,重塑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
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联合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落基山研究所共同开展的“重塑能源:面向2050年中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路线图”研究,通过采取情景分析和模型定量测算等方法,对重塑中国能源生产和消费体系,实现2050年全面现代化和“美丽中国”愿景目标的可行路径、实施效果和路线图进行了全面研究。研究表明,通过节能和提高能效,可以实现大幅减少未来能源需求、能源相关二氧化碳和其他污染物排放,形成安全经济、高效清洁、低碳绿色的现代能源体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节能减排的治理结构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解决节能问题需要政府的决心、企业的干劲,投资强度、研发技术的支持力度、媒体的宣传以及公众的关注度等因素。从短期来看,行政手段见效快,从长远看,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是可持续的有效手段。
特别声明:索比光伏网所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索比光伏网的内容为索比光伏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行业最新动态,请关注索比光伏网微信公众号:solarbe2005
投稿与新闻线索联系:010-68027865 刘小姐:news@solarbe.com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