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政策仍是核心驱动力,系统成本快速下降
2001 年,施正荣博士在无锡创立尚德电力,开启了中国光伏产业元年。之后的十年里,在欧洲国家高昂的补贴政策带动下,全球光伏行业经历了 2003-2004、2006-2008 以及 2010-2012 三轮装机热潮。
中国光伏制造业沿着产业链不断向上延伸,完成了从多晶硅原料到电池组件的全面覆盖,但国内下游装机并未大规模启动,产业严重依赖国外市场,这种局面持续到 2010 年,该阶段也可视为我国光伏行业的市场培育阶段。
2011 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改善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明确规定 2011 年 7月前核准的项目上网电价为 1.15 元/kWh,之后执行 1 元/kWh,在强有力的政策扶植下,光伏发电行业得到快速发展;
特别是 2012 年光伏产业遭受欧美“双反”冲击,国家出台光伏的标杆电价制度,下游装机容量迅速爆发,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从 2011-2016 年,国内累计光伏装机容量增长了 85 倍。
然而到目前为止,由于光伏发电的成本仍显著高于其他发电方式,光伏行业仍然主要由国家产业政策驱动。2016 年国家颁布《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到 2020 年,光伏发电电价水平在 2015 年基础上下降 50%以上,实现用户侧平价上网;
并于 2017 年下调三类地区光伏标杆电价至 0.65 元,0.75 元及 0.85 元,维持分布式光伏 0.42 元/kWh 的补贴力度。这些举措充分说明国家引导光伏行业由政策扶植向市场主导转移的决心。
同时,随着光伏发电行业规模化效应的凸显和光伏组件行业激烈的市场竞争,光伏系统装机成本明显下降。
目前国内集中式光伏电站的装机成本已下降至 7 元/W 以下,2008 年至今装机成本已经下降超过 80%,组件成本下降约 90%,并仍处于快速下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