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充分利用区域资源优势,通过贯彻落实中省出台的一系列新能源产业扶持政策,大力推进风力和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新能源产业保持着快速、平稳的发展势头,逐步成为全市又一新的经济增长点。
依托资源优势
产业效应凸显
从2010年11月并网发电的国电定边繁食沟一期4.95万千瓦风电项目算起,我市新能源产业发展已经走过了7个年头。在这7年间,勤劳务实的榆林人不仅实现了风力、光伏发电在全市乃至全省范围内零的突破,并于2014年成功跻身“国家第一批新能源示范创建市”行列。而榆林“风光”产业的规模,也早已“今非昔比”。
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新能源并网装机容量已达604万千瓦,其中风电234万千瓦,光伏发电370万千瓦,2017上半年完成上网发电量35.8亿千瓦时。除此之外,还有在建项目装机容量239万千瓦,开展前期项目容量达379万千瓦。
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突飞猛进,离不开得天独厚的风力、光伏资源。据了解,榆林风资源为国家风能IV类资源区,长城沿线和白于山之间年平均风速达6米/秒以上,年可利用小时数超2200小时;太阳能属国家资源II类区,全年太阳辐射达5500—6000兆焦耳/平方米,年可利用发电小时数超1400小时。若按1万千瓦功率设备计算,其年风力发电量可达2200万千瓦时,年光伏发电量可达1400万千瓦时。
因此,我市的风、光资源吸引了包括国电、大唐、华能、延长集团、陕西电子集团、鲁能集团等大型国有企业来榆投资,累计完成投资总额突破483亿元。
围绕转型升级
助力追赶超越
传统能源深度转化、精细加工,新能源力争上规模、提效益。我市始终坚持以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为支撑,全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化。
从鲁能靖边席麻湾风电场到华能定边狼尔沟分散式示范项目,从陕光伏靖边九里滩光伏电站到广东猛狮集团定边黄河光伏电站储能项目……近年来,榆林新能源产业的跨越发展,不仅结束了陕西没有风力、光伏发电的历史,还在分散式风机、光伏电站储能等领域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吃下了螃蟹”。
当前,风力、光伏发电项目并网机组总功率达195万千瓦,“十三五”末预计突破600万千瓦大关,年产值达到75亿元左右。作为全省规模最大的风力、光伏发电基地,定边县在新能源产业发展过程中可谓获益匪浅,该县去年9月正式结束了依赖外电供应的历史,而本地的“绿色能源”也正逐步打开外送渠道。
聚焦脱贫攻坚
点亮致富之路
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时期,我市扶贫战场前线同样出现了新能源产业的身影。就在刚刚过去的6月,我市印发了《光伏扶贫示范工程实施方案》,决定在全市8个国定贫困县,选择部分具备实施条件的贫困村建设光伏发电扶贫示范项目。
早在2014年11月,我省第一个光伏扶贫项目便在清涧县下廿里铺镇康家圪塔村开工建设,社会力量投资建设的家庭分布式扶贫光伏电站目前部分已投运。按照《方案》安排,我市又将投入各级资金2.1亿元,在贫困县所辖各乡镇、办事处中各选择1个行政村,建设1个200千瓦的村级光伏扶贫电站,项目总计149个,总规模3万千瓦。
据市发改委规划科工作人员介绍,截至7月10日,全市光伏扶贫示范工程市县两级配套资金已全部下达到位,已开工项目达116个。未来,149座村级光伏电站全部建成后,按照现行电价(0.75元/度)计算,每座光伏电站预计可实现年收入21万元,全年总收入则可突破3000万元。
责任编辑:solar_ro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