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升级为产业发展铺路,光伏电站让村里每年固定收益11万。
黄陂供电公司工作人员检查光伏板。
6月8日,黄陂区伏东村土主庵约2000平方米的光伏电站在阳光下显得生机勃勃,国网武汉黄陂区供电公司研子服务部的工作人员在光伏板间走动,检查设备运行情况。
“日照条件好,发电就多,设备可不能出问题。”黄陂供电公司发建部副主任秦坤告诉长江商报记者,黄陂区罗汉寺街伏东村是一个基础设施条件较差的村庄,也是公司对口帮扶的村,已在去年底宣布“脱贫”。
伏东村村干部黄正国表示,随着政府、供电公司等一系列的帮扶举措,大家对伏东村既授了“鱼”,也授了“渔”,村子摘掉了贫困的帽子,而且有希望发展得越来越好,贫困户也能在村子里就近务工挣钱。
用电“升级”助村民增收
黄正国说,伏东村原来集体经济收入仅1.2万元,村内无企业入驻。农户生产生活水平普遍偏低,村内原有贫困户22户,多是因病致贫、因残致贫,多数没有劳动能力。
“用电问题的解决,给我们帮了大忙,现在每家至少有两台空调,这在以前完全不敢想。”黄正国说,原来村里用电条件差,天气热的时候电扇都转不动,村民们需要烧土灶。烧灶就要用到柴火,像贫困户的家庭,“老弱病残出门捡柴怕摔着,家里的劳力得照顾他们,既不能打工也影响自家种地,所以收入上不去。”
黄陂供电公司将村子的用电“升级换代”以后,这里家家户户都换上了家用电器,“老弱病残”在家能自己照顾自己,各家劳动力得到“解放”,农忙时忙活自家的地,农闲时打工挣钱。
“在草莓基地干活,一天80元。”村民杨新荣说,自己就在村里的草莓基地打工,不仅能挣钱,还能照顾家里。杨新荣先天腿部缺陷,走路很不方便,天气转凉后腿就发痛,被诊断为四级伤残。
杨新荣的丈夫智力四级残疾,不能正常工作,女儿在外地打工,儿子康康还在读书。杨新荣表示,打理家里4亩水稻能解决一家人的口粮,在村子的草莓基地干活又能有收入,一家人的生活就没什么问题了。
黄正国说,供电“跟上来”以后,村子里扩大各种产业规模就有了底气,伏东村修建了500亩的草莓种植科技示范基地,每年8月到次年2月,草莓基地都需要人手,村子优先考虑贫困户。去年草莓基地用人高峰的时候,一天需要80名工人,本村的人全上了有时候人还不够,还有周边村子过来打工的,可以说本村贫困户的工作问题是100%解决了。
秦坤说,过去伏东村只有两台50千伏安变压器,为让该村电力供应“升级换代”,黄陂供电公司申请国网项目投资180万元,按照最新标准对该村4个自然湾进行农网升级改造,新增5台配变,新增容量600千伏安;新立电杆72基;改造10千伏架空线路1.42公里,0.4千伏低压线路3.294公里,下户电缆2.469公里,户均容量将达到3.27千伏安。
“我们村的用电,50年都不会比别人落后。”黄正国说,村民们对改造后的电力供应非常满意。目前村子有草莓、蔬菜两个基地,电力供应充足,正在计划再添两个基地,让4个湾子每个湾都有自己的基地,让村民的生活变得更好。
光伏电站落户伏东村每年有11万固定收益
指着光伏电站角落处的杂草,村民刘忠六告诉长江商报记者,电力部门的工作人员会进行专业的维护,但日常对光伏电站的维护就由村里来解决,杂草要清除、光伏板上落了鸟粪要清理干净、打了雷得看看是不是自动闭合了要重启……
刘忠六家中4口人,因病致贫,随着农村医疗、大病救助的完善,刘忠六说自家已经不再是贫困户了。
“平时种地,有空了在村子里打工。”刘忠六说自己有时候也会到光伏电站来看看、帮帮忙,主要的维护交给了电站所在地土主庵这个湾子的村民来做。
“这是我们村的荒山,正好用来做这个。”刘忠六说这一大片区域闲置着不能用于耕种、开辟鱼塘,周围也没有什么植物遮挡,光伏电站建在这里村民都赞成。
“农网改造除了让村民们用电得到改善,还要配合光伏电站的发电顺利接入电网。”秦坤告诉记者,光伏电站发电并入电网,对配网有一定要求,村子里电网的升级也是为了配合接纳光伏电站的发电。
国网武汉黄陂区供电公司从光伏发电项目着手,利用伏东村空闲、未利用土地,建设80千瓦光伏发电项目,今年2月26日并网发电,包括光伏板、逆变器、线路等在内所有成本114万元,由政府出资,使用寿命25年。
光伏电站建成并网后,按照“全额上网”电量测算,加上政府补贴,每千瓦时售价在1.1元左右,按照年发电量10万千瓦时来算,该村每年能有11万元的固定收益,相当于给贫困村增加了一笔固定资产。
黄正国告诉记者,村子里的光伏电站选用的是光伏发电膜,跟单晶硅发电板相比,没有太阳的时候,只要有亮光也能发电,发电量比有日照的时候少一点。这个电站去年10月份动工,今年2月26日正式并网发电,截至6月8日,计量显示发电量达到了21000千多千瓦时。
“6月底就能第一次结算了。”黄正国说根据此前商量好的,光伏电站每季度结算一次,钱直接进入伏东村所在黄陂区罗汉寺街街道的经管站账户,今后这个钱就成为村里贫困户的“专用账户”。其中,30%的钱专门用于贫困户家庭的“临时救助”。70%的钱用于改善贫困户家庭的生产生活条件,如贫困户家庭需要更新劳作的工具等。
“要尽量给他们创造良好的生产条件,而不是直接给救助。”黄正国说,光伏电站可以持续发电,这个“专用账户”就会一直有收入,贫困家庭也就有了一个长期应急保障。
光伏电站成国家电网扶贫新路径
伏东村的光伏电站,是国家电网公司光伏扶贫的一个缩影。一座光伏扶贫电站,25年的运营周期,每年都有稳定收益,这是国家电网公司送给贫困村居民的一份“阳光存折”。5月底,全国光伏扶贫现场观摩会在湖北宜昌召开,会上,国务院扶贫办充分肯定了国家电网公司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和取得的显著成绩。下一步,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将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推广。
为更好地支撑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国家电网公司决定在“十三五”期间实施“国网阳光扶贫”行动,计划用3年时间实施三大工程,即投资212.7亿元,实施村村通动力电工程;投资32亿元,完成国家光伏扶贫项目接网工程;投资7.27亿元,完成湖北、青海两省五县区定点光伏扶贫工程。
去年,国家能源局、国务院扶贫办在总结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光伏扶贫配套政策文件,并下达了第一批516万千瓦光伏扶贫项目建设计划。当年国家电网公司在湖北、青海两省五县区投入2.7亿元,建设了7座总容量2.98万千瓦的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每年产生扶贫收益约700万元,直接为5000多贫困人口提供稳定、可持续的脱贫资金保障。
今年,国家电网公司将在湖北秭归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巴东县和神农架林区投资4.57亿元,重点建设236个贫困村的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每村建设1座200千瓦光伏电站,总容量4.72万千瓦。建成投运后,电站将捐赠给村集体,所得收益将全部用于建档立卡贫困村和贫困群众的脱贫工作。
FR:长江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