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比光伏网讯:马上到630了,6月份的光伏人再一次进入了“一级战备”状态。据统计,2017年第二季度的光伏装机量与2016年第二季度的光伏装机量基本持平,大约在14GW左右,而累计装机量则有可能突破100GW的大关。
随着光伏装机体量的增长,许多电站业主持有的电站规模基本都达到了几百兆瓦甚至是吉瓦级,传统的运维模式已经很难适用大体量的电站,吉瓦级电站的高效运维,成为许多电站业主面临的难题。在“2017光伏电站运维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研讨会”上,青岛萨纳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耿文强总经理就“GW级光伏资产的运营管理经验分享”作了主题演讲。
青岛萨纳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耿文强总经理
一、光伏电站运维现状
光伏电站的630不仅仅是建设期的节点,设计端与运维端也在抢630,运维端通过专业人员的先期入驻,自电站并网开始,便进行相关的运维服务。通过对整个GW级电站的运维服务,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
1、建设工期无法保证。尽管投资收益的模型界定比较清楚,电站建设期也较为明确,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比如手续原因或者土地用地原因等等导致项目拖到了六月,再来看原先的经济模型时便发现它已经影响了前期测算的投资收益。
2、工程验收方面。工程验收各家的标准都不一样,导致所运维的电站标准也不一样,根据萨纳斯所服务的电站资料来看,许多电站都是属于带缺陷运行的电站。
3、运维团队的良莠不齐。许多运维团队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缺少专业化的分析手段,故障处理率非常低,虽然运维人员每天都会去电站巡检,但很难发现细度的故障。
4、集团化管控较弱。现在许多电站业主持有的电站规模基本达到了几百兆瓦,类似于数十兆瓦的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用。对于吉瓦级电站如何实现发电的透明、运行和管理的透明成为当下运维的难题。
二、传统运维智能化
光伏运维相对于火电及风电属于新兴的运维行业,相比火电的标准化,光伏运维虽然相对简单,但仍有自己的特点。早期光伏电站的运维参考了火电较好的标准化管理,但最主要的目的是保证光伏电站在正常、安全的情况下让它运行起来。
目前电站的运维早已摒弃早期的“擦板子、除杂草”阶段,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关键设备升级换代后的精细化运维,传统运维必然会向着智能化运维的方向靠拢。从萨纳斯1.5GW的电站运维总量来说,光伏运维仍需要探寻自己的运维特点。
智能化的运维并不只是设备硬件与软件系统的智能化,这些只是工具,而工具取决于如何应用。设备的智能化给整个电站后期管理工作起到了非常大的帮助,以电站巡检来说,好多电站都建设在山地且组件都比较高,无人机的应用解决了这类难题,通过区域飞手与保险的结合,实现高效运维。
软件系统方面,集控平台的建设对运维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集控平台数据的接入,可以让总部看到电站的数据信息、发电信息、运行信息以及故障信息,达到电站运行和发电的透明。例如:在需要巡检的设备上添加二维码,通过巡检人员手持端对二维码的扫描,就能清楚的知道需要巡检的信息以及相关标准,并能及时反馈到集控平台。从大数据方面来说,通过收集设备上传出来的点点滴滴的信息,建立平台的数据库,将清洗信息、发电信息以及故障信息等作对比,对于光伏运维的一些痛点问题通过大数据的方式发掘出来,转换为可以有效引导运维的重要信息。
三、智能运维精细化
精细化管理是要回归到电站本身的,除了工具外,电站最大的管理还是对于人的管理,运维成本中占比最大的部分便是人员的工资。以20MW电站为例,仅需9人便可做到高效运维,在电站人员5人进行日常巡检检修;1人在运维部远程诊断、工作指引、故障预防、统筹规划;1人在研发部进行数据分析与优化引导;1人在管控部进行指标考核、体系管控、生产对接、任务反馈;1人在信息中心远程监控、督促办公、异常跟踪与信息收集。
电站运维的精细化不是单纯的少人管理,而是高素质的专业管理,否则会为电站安全带来非常大的隐患。以萨纳斯为例,运维人员除相关行业颁发的证书外还必须经过培训,考核通过后,持上岗证才能开展相关工作。除却人员管理外,标准制度的建立与协同管理也是运维精细化的一部分。通过制度的约束,转化为执行力和实施方法,进行安全、技术、标准化、体系的审查,优化电站在标准化、流程体系等方面的要求。协同运维、设备与设计三方之间的合作,通过远程指导实现现场的检修并监督日常运维工作,做到对故障的快速反应,保障电站的正常运行。
运维精细化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点是要做到运维前置,从电站设计阶段便开始考虑,打造全生命周期的最优运维管控方案。
从设计来说,要提前将运维方反馈的信息加入到设计期,否则后续再建设的电站也会面临后期再整改的问题;例如很多电站在建设期根本没有考虑巡检通道的问题,这种情况下如何清洗?从施工来说,一些隐性工程的检查验收不受重视,比如电缆头的质量问题,电缆头烧毁可以导致一条集电线甚至一台箱变长达一个月的停机,损失非常大。从验收来说,组件安装和运输现场不做检查,后续运维发现组件隐裂无法追查,倘若做到现场跟踪与检查跟踪,便可对设备质量问题进行追溯,避免后续运维的一系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