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资源在地壳中极为丰富,仅次于氧,占地壳总重的1/4还多,以二氧化硅或硅酸盐形式存在。硅具有良好特性,有“点石成金”之效,广泛应用于精密铸造、硅橡胶、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航空航天等生产领域。
中国是全球主要的金属硅(又称结晶硅或工业硅)产地。随着国家节能减排和生态文明建设步伐的加快,很多新兴的能源企业建设了金属硅、多晶硅、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等一系列的循环产业链条。
多晶硅,很多人对它并不陌生。太阳能电池板、集成电路芯片等都是由其生产制作而成。在行业内,多晶硅有着“上帝赐给人类的宝石”的美称。当太阳光照射到硅晶体上时,就会产生电势。据此人们成功地研制出了太阳能电池,并开始了太阳能发电。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人们对全球性能源危机和环境恶化问题认识的深化,太阳能这一可再生洁净能源的利用受到了普遍重视,光伏产业应运而生。作为光伏产业的基础材料——多晶硅的制备技术及其发展因此而备受瞩目。目前,国际上98%以上的太阳能电池是利用硅材料制备的。硅的纯度越高,光电转换效率也越高。因此,多晶硅成为全球电子工业和光伏产业的基石。
短短十多年时间里,多晶硅在中国太阳能领域迅速得以应用和发展。如今,中国太阳能多晶硅的总产量已经占到世界总量的50%以上。
然而,我国多晶硅产业的发展却不是一帆风顺。
虽然我国拥有丰富的硅矿资源,但在2005年以前,美、日、德等国家都将多晶硅作为战略材料,对我国实施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多晶硅需求几乎全部依赖进口。
2007年堪称中国“多晶硅元年”,当年,中国多晶硅产量首超千吨。2008年,国外媒体针对我国多晶硅生产造成污染进行了不实报道,打压刚刚兴起的中国多晶硅产业。在技术受制于人的情况下,国内多晶硅行业的生产水平、规模、成本、能耗、污染等问题备受诟病。2010年,我国光伏产业遭遇美、韩多晶硅低价倾销。2012年又遭到了欧美对光伏终端产品的“双反”制裁。
愈挫愈勇。经过多年努力,如今,单就光伏产业而言,我国目前市场规模已达到3600亿元,很多中国企业的光伏发电产品远销海外。
奋力弯道超车
随着全球多晶硅需求的增长,其用量和价格也快速增加和上涨,硅矿产业的开发利用前景良好。
我国多晶硅的老牌生产企业——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下称“中国恩菲”)子公司洛阳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硅高科”)是一家高新技术型多晶硅生产企业,其用“以技术带动研发,研发带动产业,产业形成技术提升的研发与生产双螺旋上升”的方式,践行“硅业报国”的理念。
实际上,我国多晶硅产业在发展初期曾经历过一段“末端治理”成本高而效果不理想的“高能耗、高污染”阶段。而今,不少企业已经做到近“零”排放。中国恩菲不仅能够使几乎100%的四氯化硅和三氯氢硅循环利用,还能够“废物利用”,衍生价值。“我们高新技术企业就是这样,不断研发,别人都做得很好的领域,我们就退出,转而研发国内技术欠缺的领域。”洛阳中硅高科董事长李爱民说。
就在我国多晶硅产业快速发展时,2012年,欧美国家对我国光伏产业进行了“双反”调查,使我国的光伏产品被拦在了欧美国家的国门之外。据介绍,欧美国家的多晶硅企业通过签订长单合同锁定大量客户,保障利润长期化,再通过签订短单合同低价打压中国的新兴产业。几番打压下来,到2012年,我国多晶硅行业全产业亏损,40多家企业停产,大批从国外进口的价值数十亿元的设备打了水漂。
海外市场受阻刺激了光伏内需市场的快速发展,进而促进了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随着光伏内需市场的快速启动,我国多晶硅产业肩负起了发展新能源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