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正迎来以智能化为代表的第四次社会变革:智能被嵌入到互联的万物和一切业务流程中;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移动互联等ICT技术,已成为智能化工业革命的基础。
特别是《巴黎协定》的实施,使先进能源技术的创新与突破愈发受到世界主要国家的重视。综合来看,为实现未来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电目标,需要从设备、系统、市场、政策与示范运行出发开展研究工作,解决系统稳定、电能质量、电力市场等大规模可再生新能源接入带来的复杂技术、市场问题。
而具体到光伏行业,“万物互联”的趋势也在深刻影响并改变这一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在国家光伏竞争机制的推动下,面对上网电价的大幅下调,如何有效降低电站建设成本,保障安全、可靠的电站运营?如何提高电站收益率?已成为广大投资者关注的主要问题。
政策接力加速信息通信与电力技术融合
信息通信与能源电力技术的紧密融合,已在推动电网朝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同时也加速了能源互联网商业化的进程。
(能源互联网资料图)
政策层面,延续2015年“互联网+光伏”的热潮,2016年2月,国家能源局等三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规划了我国未来十年能源智能化的发展路线。《意见》还鼓励建设智能风电场、智能光伏电站等设施及基于互联网的智能运行云平台,实现可再生能源的智能化生产。
而在随后由国家发改委、能源局下发的《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中,太阳能技术创新战略直指智能光伏。掌握高能效、低成本的智能化光伏电站运维技术和解决方案成为核心路线之一。
在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石定寰理事长看来,光伏领域在“互联网+”推动下,让电站建设更加智能化,这是业内人士建立电站的重要目标,也是“领跑者”计划的重要方向。
事实上,伴随产业的升级发展,智能光伏电站涉及的相关政策和规划也在做相应的调整。
在2016年10月28日召开的“2016光伏并网及发电性能先进技术研讨会” 上,国网南瑞信通公司副总工汪晓岩博士发言指出,国家发改委在《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14号令/36号文中均已经认可无线通信技术在电力行业中应用,并明确提出无线通过安全接入区可以承载生产控制大区业务。
2015年3月份,工信部发布《关于重新发布1785-1805MHz频段无线接入系统频率使用事宜的通知》,对无线技术指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符合条件范围的地区或项目均可申请使用无线。
据了解,该通知是为满足我国电力、石油等行业专用通信网和公众通信网的应用需求而制定,这一通知的发布为我国光伏电站借助无线技术,向智能化、信息化、高效化方向升级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无线通信技术让 “领跑者”真正领跑
当然,除了政策层面的支持与认可,产业价值链上的企业、研究机构、认证机构等各方都需倾力合作,方能加快推动产业的长足进步。
“领导者”计划落地已经一年有余,实践证明,采煤沉陷区特殊的地质环境对光伏产品以及光伏发电系统建设提出了最高水平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