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随着“一村一景、连点成片”的特色乡村旅游景区的建成,不仅“火”了旅游、民宿、餐饮等经济,也将“富”字装进了农民腰包。
如今,宁海的富民效应正逐步显现。数据显示,2016年,宁海民宿床位达到5000张,共接待游客1188.2万人次,同比增长11.7%,旅游经济总收入131.1亿元,同比增长12.1%。
杨勇表示,宁海落实“两山”、践行“两山”,实质上就是为了打开可持续发展的通道,为转型升级提供环境支撑、为群众增收致富提供更多渠道。随着绿色资源逐渐转化为“生态致富”的资本,宁海也不断积蓄着转型发展的绿色动力。
图为宁海自然风光 陈云松 摄
传统产业植入“绿色基因” 撬动经济转型大格局
隽永山水若是宁海发展的天然底色,那么,宁海传统产业则不断“向绿转身”。
“不仅环境要美,产业发展也要美。”杨勇称,宁海在向“深绿”城市迈进中,传统产业也必须走绿色发展的道路,并在转型中实现绿色“再生”。
杨勇表示,为对接宁波“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宁海正积极推动工业2.0、工业3.0、工业4.0并联协同发展,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用绿色发展的理念,做大做强汽配、文具、模具等传统经济。
近年来,宁海县委、县政府以政策为导向,积极引导企业瞄准产业链高端和行业前沿。比如,在宁海文具、模具、汽配、机械等园区,企业纷纷安上了智能的“大脑”、接上互联网的“云端”,开展生产方式“智造”、高端产业创造、商业模式改造……传统产业的智能生态初现。
而随着“绿意”渐浓,宁海也涌现出智能汽车小镇、滨海航空小镇、汽配小镇等一批产业集聚、功能多元的特色小镇,它们以“宁海速度”驶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此外,作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宁海的循环农业、循环工业也纷纷贴上了“绿色标签”。比如,在循环农业中,宁海形成了中小型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生态农业相结合的设施农业等循环发展模式,引起了各县(市)区的学习与借鉴。
这种“纳废吐金”的循环经济模式,眼下正成为宁海提升绿色制造水平的神奇“密码”。杨勇表示,只有绿色生产,才能实现高质量的快速发展。宁海要把绿色经济当成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按照绿色发展的理念,撬动起经济转型的大格局。
新兴产业“绿色崛起” 成绿色发展新引擎
在绿色崛起的道路上,宁海不仅有传统产业的“浓绿一片”,还有新兴产业的“清新绿”。
杨勇表示,近年来,宁海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以生物医药为核心的“大健康”等高新、绿色、低碳产业,以绿色“新动能”谋新篇。
比如,2013年,宁海茶山风电场正式并网发电;2014年,宁海一市风电场通电投运;2015年,宁海“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开工建设……随着一批批项目接踵上马,未来十年,宁海开建的新能源项目总投资超过500亿元。
追风、逐日、踏浪,新兴产业正成为宁海绿色发展的新动能。杨勇表示,战略性新兴产业事关宁海长远发展,随着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产业共同发力,期待宁海迎来“绿色经济”的喷涌释放。
而随着绿色生产方式“火了”,“绿色”也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比如,一个垃圾桶就在宁海掀起了“绿色风暴”,各村各户屋内都整齐摆放着蓝色、绿色的分类垃圾桶。宁海县下畈村还挨家挨户分发了特制垃圾袋,这些垃圾袋上标有编号,哪户人家垃圾分错类都能从编号中倒查。
绿色发展理念正在宁海处处根植。从“面子”到“里子”,绿色已深化为宁海的符号。
杨勇表示,近年来,宁海不断将绿色发展理念导入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做到一张“绿”图绘到底,在“绿”色经济中释放出发展“红”利。未来,宁海还将把“绿色崛起”作为发展路径,努力打造绿色发展“升级版。
如今,宁海“绿水青山”的生态资源、“向绿转身”的传统产业、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正快速发展,“绿色基因”正逐渐下沉到宁海松软的土地里,在长风清流中,拔节成一片蔽日浓荫。(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