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发电具有清洁环保,技术可靠,收益稳定等优势,也是目前我国大力推行的精准扶贫模式。虽然好处不少,但在推进的过程中,光伏扶贫项目的落地还面临很多现实问题。例如:贫困地区的空地大多都是农业用地,不能进行光伏扶贫项目建设;贫困户的房屋、基础设施也较差,光伏系统的安装与运行存在很大风险。对外经贸大学教授李长安:
李长安:接入上网的问题、建设资金的筹集问题、建设用地的选择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新能源财政补贴资金不能及时到位的问题。
李长安认为,一方面补贴资金需要按时到位;另一方面,目前光伏扶贫的资金筹措主要来源于地方政府,以及银行长期信贷。项目能否长期稳定地获得收益,是光伏扶贫项目能否稳定运行的关键之一。
李长安:最大的难题还是资金,虽有较大额度的配套资金支持,能否按时落地并不确定。贷款虽有政府贴息,但偿还风险和收益稳定性问题,使不少金融机构并不看好光伏扶贫项目。电站建成后,如补贴不能按时发放,将直接影响扶贫效果。
同时还应注意,光伏扶贫收益该如何分配的问题。由于村级电站权属归村集体所有,光伏发电收益由村集体和贫困户按比例分配。但是在实践中,一些村级电站在利益的分配上存在不公,该帮扶的却没有帮扶,不该帮扶的却在扶贫之内。
做好光伏扶贫这项工作,首要的是完善光伏扶贫机制,精准识别扶贫对象;其次要强化工程质量的监督,确保质量至上和用户安全;再次要建立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保障贫困户的利益优先;最后要加强光伏电站的运营和管理水平,重视对农户的相关技能培训,使光伏扶贫项目能够安全、顺利地运行和管理。
目前,光伏扶贫的建设模式有四大类,一是集中式电站、二是户用分布式电站,三是村级电站,四是光伏农业电站。国务院扶贫办开发指导司副司长许健民在近期召开的第9届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上表示,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由于用地原因、资金问题、收益分配问题、电网接入等问题,导致集中式、分布式和光伏农业电站在大规模推进的过程中都出现了一定的障碍,所以在政策优化和完善的过程中,下一步将把村级电站作为建设的主要方式。
2017年光伏扶贫村级电站将不设规模上限,将以100到300千瓦规模的村级光伏电站作为主要建设方式。根据国务院扶贫办调研,满足光伏电站建设条件的贫困村全国约有5万个,村级扶贫电站的装机规模将有可能达到1万兆瓦。而8千兆瓦,就能解决一个900万人口城市的电力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