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城”——打造外有风度内有温度的市民生活
在居民眼中,享受生态城智能、时尚的生活,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这是一座“未来之城”:城市建设科学合理、智能电网进入千家万户、绿色建筑全覆盖、垃圾分类率先垂范……
——“生态道路”渐成规模。行走在中新天津生态城的道路上,“无井盖”和“宽绿带”给人留下突出印象。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局调研员王萌说,生态城道路的雨水收集井及其他市政管网设施全部设置在两侧绿化带内,从根本上避免了道路维修“拉链”现象和“坠井”事故的发生。目前区域内这样的“生态”道路已完成70余公里。
——智能电网开启智慧生活。下班路上操作手机提前打开空调,清晨醒来躺在床上遥控拉开窗帘,在位于生态城的红树湾小区,曾经只停留在概念中的智能家居已成现实。智能电网不仅实现了智能家电的实时、远程控制,还能通过手机随时掌握自家用电情况,从而合理安排电器使用进而“智慧用电”。
——清洁能源丰富稳定。在生态城的中央大道路旁,太阳能光伏板绵延数公里排开,这是生态城实现能源清洁化的尝试。如今,生态城内的公用建筑、酒店大都安装了太阳能光伏系统、地源热泵系统。所有新建住宅100%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全区可再生能源项目累计装机容量达18兆瓦,实现并网发电1449万度,折合标煤4723吨。
——垃圾分类率先垂范。生态城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副大队长魏炜介绍,生态城提出了人均日垃圾产生量0.8公斤,垃圾回收利用率不小于60%,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的目标。
——居住模式科学优化。生态城按照规范化、标准化的思路,正在建设“生态细胞—生态社区—生态片区”的三级居住模式。据生态城社区服务中心副主任冯国栋介绍,生态城首先是由一个个生态细胞构成的,由400米乘400米的街廓组成一个生态细胞,里面有若干居民区,大约包含3千户居民;4到5个生态细胞构成一个生态社区,大约包含1万户居民,这比传统意义上的居委会要大;4到5个生态社区构成一个生态片区,大约包含3万户居民。
——社会服务完备高效。以三级居住模式为基础,生态城建立了与之对应的邻里之家-社区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主中心四级分层式设施体系和服务模式。城市主中心和次中心类似于传统意义上的城市CBD;社区中心作为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配置有卫生服务中心、社区管理服务中心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承担着商业服务、公共服务和公共交往中心的职能。菜市场、24小时便利店、餐饮等商业集聚于社区中心内,方便居民生活。
“新样板”——为中国城市发展找寻新路径
在中新天津生态城获批我国首个国家绿色发展综合示范区的新闻发布会上,时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曾指出,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潮流,但对中国来说,在绿色发展方面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因此,需要搞试点来进行探索,通过典型引路在全国进行推广。
从这个意义上,生态城的设立和建设就是为中国城市发展的路径和方向找寻新答案。
建设之初,在相关部委的指导推动下,两国专家团队共同制定了世界上第一套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指标体系涵盖生态环境健康、社会和谐进步、经济蓬勃高效和区域协调融合四个方面,包括22个控制性指标和4个引导性指标。这些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先进国家水平。
按照这样的指标体系进行建设,中新生态城在实现达成探索目的的道路上快速行进,为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提供全新的“样板”。
例如,在能源体系建设方面,国网天津电力科信部副主任于建成表示,生态城正在加快开展分布式电源即插即用、分布式储能优化配置、便捷电动汽车充电服务等一系列创新技术和模式示范,形成一个真正的能源互联网。经过在天津的示范,它最终将推广到全国,为我国打造高效、智慧、互联、稳定的能源体系建设做出贡献。